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肝源性腹泻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2例肝源性腹泻患者依据治疗效果分为三级治疗,一级治疗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二级治疗给予蒙脱石散收敛、吸附、止泻和复方苯乙哌啶抑制肠蠕动;三级治疗给予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观察治疗前的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和治疗前、治疗后腹泻的次数及腹泻的时间。计量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源性腹泻以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多见,腹泻次数,腹泻时间与Child-Pugh的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1、0.6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Child-Pugh分级越高,腹泻程度越重且越易出现,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上轻、中度腹泻以改善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收敛、抑制肠蠕动为主,重度腹泻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结论肝源性腹泻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诊断上无特异性,治疗上以治疗原发性肝病、调节肠道菌群及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生长抑素对重度腹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