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方法对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影像资料完整的肺隔离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使用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6例中,病变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4例,右下肺后基底段2例。呈囊性病灶1例,实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1例,多结节融合肿块影1例。增强CT扫描及多种重建后处理图像可显示病灶强化特点、异常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病变结构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探讨正常人及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相关解剖对左肾静脉(LRV)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10例(病例组)与29例正常肾血管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按性别分组和按年龄分组(≤40岁为Ⅰ组,>40岁为Ⅱ组),分别观察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矢状面或斜矢状面测量SMA与AA的夹角α、夹角间LRV横截面积S 横断面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管径D1与近肾侧LRV最大管径D2,并计算D2与D1的比值Q.结果 (1)病变组中LRV均明显扩张,4例合并十二指肠淤滞征,6例合并侧支循环形成 (2)病变组与正常组α的Q、S值分别为20.60±5.79、56.17±17.20 3.67±1.34、1.46±0.29 30.93±14.62,92.92±39.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用MSCT能精细测量SMA与AA夹角等相关解剖数据,能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1岁,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头痛1周入院。疼痛以晨间为主,由枕后向眼眶部放射,无呕吐及视力下降,无抽搐。查体正常,无外伤史。曾以偏头痛治疗,效果不佳。影像学检查:右侧颢枕叶深部脑白质侧脑室旁见不规则结节影,边界欠清,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区.呈棕榈叶样(指压征);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呈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图1~3)。MRI诊断:胶质瘤,以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可能性大,不能排除单发转移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检查特征及其诊断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人院后的24h内接受颅脑CT检查,取患者仰卧位,采用PROSPEEDFⅡ型双排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本研究中38例患者为规则型脑实质出血,26例患者为不规则型脑实质出血;患者的脑出血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多发性出血,64例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出现中线移位症状,移位1-5mm者20例,死亡3例,移位6-10mm者10例,死亡3例,移位大于10mm者5例,死亡3例,29例患者无中线移位症状,死亡2例。结论螺旋CT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是临床检查、诊断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产后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PRES在产后3-28 d出现,发生于两侧额顶叶及两侧枕叶1例,左侧额顶叶1例,双侧顶叶后部2例,CT表现为脑白质区低密度改变为主,2例病灶邻近矢状窦旁出血及病灶内散在出血,随访病灶范围、数目减少、消失;2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 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做出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损害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01~2015-02收治的40例临床确诊为AP的患者,分为轻型胰腺炎(MAP)25例和重型胰腺炎(SAP)15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查体健康者15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平扫肝/脾CT值比值测量,对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脾CT值比值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 25例MAP中肝功能损害指标升高18例,出现肝/脾CT值比值倒置72%(13/18);肝功能指标正常7例,出现肝/脾CT值比值倒置57%(4/7),未出现倒置43%(3/7);SAP患者肝功能损害指数上升且肝/脾CT值比值倒置93.3%(14/15)。MAP、SAP肝功能损害指标升高组肝/脾CT值比值分别为(0.85±0.21)、(0.69±0.31),与正常组肝/脾CT值比值(1.25±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CT值降低程度与胰腺炎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7-04该院临床确诊15例SSc肺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SSc患者肺部正常4例,表现以两肺外围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纤维化11例。HRCT主要表现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小叶间隔增厚,可见条索状影、胸膜下线及弧形线9例,呈网格状改变7例。沿支气管血管束及小叶间隔分布小结节状影,胸膜下见小结节影10例。单纯以磨玻璃样改变5例,轻度胸膜增厚或少量胸腔积液9例。小片状实变影及蜂窝肺4例。结论 HRCT显示SSc的间质性细微病变,在SSc的诊断和随访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2岁.右前臂不能旋转,肘关节伸屈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学习而就诊.平时身体健康,体重正常,无外伤及遗传史,无毒物接触史.体检:右上肢肌力及感觉正常,右侧前臂旋前位,周围肌肉稍萎缩,局部无压痛,伸直肘外侧隆起,旋后受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对肝硬化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9例和C级4例定为(2)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扫描成像获取肝脏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teep Slope,SS)函数曲线,分析曲线类型,并以脾增强高峰出现为界,把肝脏增强分为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计算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最大斜率比值,记为SSr,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1)肝硬化1组、肝硬化2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斜率曲线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1);(2)肝硬化患者SSr值较正常对照组加大,肝硬化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2组和肝硬化1组比较,肝硬化2组SSr值出现倒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动态CT增强动门脉斜率函数曲线类型及Steep Slope比值SSr能够反应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变化程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对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