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OlympusLTF-240型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对8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麻下行开放式胸腔镜术,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直视下活栓,观察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8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确诊66例,诊断阳性率达81.5%,包括胸膜转移癌43例(肺癌胸膜转移42例、食管癌胸膜转移1例),胸膜间皮瘸3例,结核性胸膜炎19例,矽肺累及胸膜1例;未确诊的病例包括13例病理示非特异性炎症、2例胸腔镜检查未见异常.81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可做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LTF-240型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对病理已确诊的肺癌25例行内科胸腔镜检查。25例包括腺癌14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3例,根据胸部CT结果分为:胸腔积液组15例,无胸腔积液组(cT未见胸腔积液但可见胸膜病变)10例。结果胸腔积液组可见胸膜病变10例,包括结节9例、扁平隆起1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证实为胸膜转移7例,排除胸膜转移8例;无胸腔积液组可见胸膜病变9例,包括结节7例、扁平隆起、自斑1例、胸膜瘢痕样增厚1例,经胸腔镜检查证实为胸膜转移7例,排除胸膜转移3例。经内科胸腔镜排除胸膜转移的11例中6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均未见胸膜转移。25例胸腔镜检查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能在微创代价下提高肺癌分期的准确率。建议对于胸部CT可见胸水或胸膜病变的肺癌确诊病例,在分期诊断中积极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2例晚期肺癌(鳞癌15例,腺癌7例),瘤体最大径5-12 cm,在CT引导下行PMCT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病灶位于胸壁上或大血管、大气道周围的部分划为粒子治疗区域,其他病灶的大部分区域为PMCT区域。结果22例PMCT均为1次手术、多点治疗,共植入^125I粒子712颗,平均每例植入32.4颗粒子。术后2个月并发症包括少量咯血(7例)、气胸(4例)、PMCT术后发热(17例)、肺部炎症(11例)、少量胸腔积液(6例)及粒子移位(2例)。PR 15例,SD 5例,PD 2例,有效率68.2%(15/22)。15例术前疼痛者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11例)或明显减轻(4例)。22例随访4-18个月,平均7个月,PR、SD的病灶均未见增大。结论PMCT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病灶≥5 cm的晚期肺癌疗效肯定、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258例肺癌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病例进行EBUS-TBNA检查结果。结果 2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检查,234例通过EBUS-TBNA获得病理学证据(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93例,小细胞癌48例),22例获取阴性结果,该22个阴性病例通过胸腔镜、纵隔镜或手术等方法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淋巴结转移癌敏感性90.70%,特异性100%。结论 EBUS-TBNA是判断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病变性质的有效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合并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Olympus LTF-240型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对病理已确诊的合并中小量胸腔积液的24例肺癌患者,在分期诊断中行内科胸腔镜检查.24例包括腺癌15例、鳞癌7例、小细胞肺癌2例.结果 内科胸腔镜下可见胸膜病变17例,包括结节13例、扁平隆起2例、胸膜弥漫性充血2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证实为胸膜转移12例,排除胸膜转移12例.15例腺癌有11例确诊为胸膜转移,7例鳞癌1例确诊胸膜转移,2例小细胞肺癌未发现胸膜转移.24例胸腔镜检查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科胸腔镜检查能提高肺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且安全微创,建议在合并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积极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67例肺癌91个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病灶位于肺部58个,肺外33个。采用0.5~0.8mCi(1mCi=37MBq)活度的^125Ⅰ粒子,处方剂量选择110~160Gy。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结果91个病灶CR 23个,PR 60个,SD 8个,无PD,有效率91.2%。主要并发症有气胸、少量咯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轻,可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可弯曲支气管镜置入呼吸道暂时性镍钛合金裸支架治疗肺癌中心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伴有气管、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为主的晚期肺癌患者,确诊后先予置入暂时性国产镍钛合金裸支架。置入支架前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为42±13(x珋±s),气促指数为2.9±0.7。支架通过支气管镜直视下定位释放置入,通过上拉线取出法或下拉线取出法取出支架。结果 38例每例均置入1枚支架,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置入后狭窄管腔均迅速扩大,置入后第2天气促指数、Karnofsky评分与置入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架置入后均行放疗或/和化疗,支架于置入后1~3个月予取出。未见与支架置入及取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暂时性金属裸支架治疗晚期肺癌中心气道狭窄疗效确切,为后续的放化疗创造了条件,同时避免了支架长期放置的并发症,且支架的置入及取出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皮介入消融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技术, 通过影像定位可对病变部位进行精准的治疗。其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日渐增多, 既可用于早期肺癌的根治性治疗, 也可用于中晚期肺癌的姑息性治疗, 并且它与全身治疗的联合应用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能有效提高抗癌治疗疗效。经皮介入消融可在周围型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在诊治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经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确诊的118例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118例中55例经内科胸腔镜行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结果 118例均经胸膜活检病理确诊,包括肺癌胸膜转移106例(腺癌74例、鳞癌22例、小细胞癌7例、大细胞癌1例、病理未能分型2例),其他部位胸膜转移6例,胸膜间皮瘤4例,胸膜淋巴瘤2例。胸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肿块、扁平隆起、白斑、胸膜充血等。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组的胸水控制率为96.4%(53/55),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注药的对照组胸水控制率为67.3%(37/55),两组疗效相差显著(P0.01)。胸膜固定术患者术后出现胸痛52例、发热45例,均对症治疗后好转,118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微创、高效而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