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粘膜内pH值测定在危重病人中的预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在危重病患者中反映组织水平氧代谢的胃粘膜内 p Hi,与反映全身氧代谢的指标间的关系以及胃粘膜内p Hi的预警价值。方法 :用胃张力计测定危重病患者入科即刻及治疗 2 4h后胃粘膜内 p Hi,并测定 p Ha ,Pa O2 / Fi O2 ,行 APACHE 评分。结果 :死亡组入科即刻 p Hi( 7.13 3± 0 .3 74)较存活组 ( 7.3 89± 0 .0 62 )显著降低 ( P<0 .0 1) ,治疗 2 4小时后胃粘膜内 p Hi死亡组( 6.911± 0 .496)较存活组 ( 7.43 4± 0 .0 5 1)降低更显著 ( P<0 .0 0 1) ;入科即刻 p Hi≤ 7.3 2的患者病死率为 75 .0 %,治疗 2 4h后胃粘膜内 p Hi≤ 7.3 2的患者病死率为 88.9%。结论 :作为局部组织氧合指标的 p Hi在常规的全身氧代谢指标未改变之前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p Hi的降低与病死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碳酸钙类药材的结构成分和加温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同步释放一氧化氮吸入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临床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安全、可靠的要求。研制吸握相同步释放NO吸入系统,对释放的NO浓度及生成的二氧化氮(NO2)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NO浓度、吸入氧浓度(FIO2)与NO2生成的关系,以及了解该吸入系统对呼气末正压的影响。NO浓度对NO2的产生起重要作用。作者研制的吸入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提供的NO吸入浓度稳定,产生NO2〈3.5ppm属安全范围,对呼吸机参数干扰小,不影响呼气末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对小鼠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支架内血管形成过程,探讨其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物理冻融、化学和生物酶试剂等序贯处理获得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体外实验方面,通过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骨膜去细胞支架浸提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以评价骨膜去细胞支架中是否存在促血管化的生物因子,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架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体动物实验方面,通过建立小鼠股骨骨缺损模型评价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通过促血管化诱导骨修复的可能性。在小鼠股骨远端制备0.5 mm直径的单皮质骨缺损后,于骨缺损处植入骨膜去细胞支架后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小鼠骨缺损处不放置材料。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和切片,通过HE染色评价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评价缺损区血管化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对HUVEC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支架浸提液组细胞的迁移面积更大,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能够有效促进HUVEC的迁移并且在支架浸提液中检测到VEGF,其浓度为210 pg/mL。动物实验方面,HE染色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促进骨缺损区域血管的生长和新骨形成,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活动伴随血管化的发生过程,且去细胞骨膜支架中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多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血管化,并且促进骨缺损的愈合。VEGF可能是其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急性生理紊乱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在加强医疗病房(ICU)中应用的情况及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110例APACHEⅡ评分的结果与实际结局的情况,评价其预测效果;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评分、预测死亡概率的特点来探讨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结果 110例患者,平均得分17.9±8.7分,平均预测死亡概率24.2%±20.9%,死亡29例,占26.36%。存活组平均分为15.95±8.42分,死亡组为23.31±7.23分(P<0.0001),预测死亡概率分别为20.23%±19.1%和35.20%±21.98%(P<0.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可对ICU内危重病人的严重程度作客观评价,对预测死亡概率应作全面分析,对特殊病种应寻求更合适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2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报告22例I级重症胰腺炎的阶梯性营养支持方法,除了SAP的常规治疗,将整个营养支持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1)稳定内环境;(2)全静脉营养(TPN);(3)静脉营养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并逐步向完全肠内营养过渡;(4)完全肠内营养(TEN)。结果:22例中死亡4例。结论;采用阶梯性营养支持在SAP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发生于面部的假性淋巴瘤。患者女,50岁,因“左侧面颊部浸润性淡红斑3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颊见一浸润性斑块,边界欠清,稍隆起皮面。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团块样浸润,可见淋巴滤泡生发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CD3示T细胞散在阳性,CD20示B细胞团块状阳性,CD21示FDC结构完整,CD1a示散在个别阳性,CD68示散在个别阳性。诊断:皮肤B细胞假性淋巴瘤。治疗:局部予曲安奈德注射液,同时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修饰的平衡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多种胃肠道肿瘤中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及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SD1)异常增高.相应的,一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和LSD1抑制剂已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如异羟肟酸类HDACi在胃肠道抗肿瘤研究中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