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纹肌样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中,首次指出横纹肌样脑膜瘤是脑膜瘤的一种变种,这是一种很少见的高度恶性脑膜瘤,迄今国外文献仅报道18例犤1,2犦。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3例横纹肌样脑膜瘤,现将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2岁、43岁和36岁。病灶位于后颅窝1例,鞍区2例。临床上,后颅窝病灶表现为头痛、呕吐、步态不稳,病程约2个月,神经系统检查主要是小脑半球损害的体征。鞍区病灶中1例表现为头痛、多尿、右睑下垂、复视和月经紊乱;另1例表现为双眼颞侧视野偏盲、左…  相似文献   
2.
性激素受体与脑膜瘤生物学特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脑膜瘤中含有性激素受体,即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这些受体与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如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等方面[’J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了解脑膜瘤的性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和细胞增殖状态间的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性激素受体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意义。资料一般资料本院1988-1995年手术治疗脑膜瘤77例。男性26例,女性引例,年龄22-67岁,平均474岁。本组根据WHO的标准[’j分良、恶性两类,其中恶性15例,良性62例。病理分型为内皮型29例、过渡型门例、纤维型对例及血管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尤其是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是有高度活性的氧自由基,它能迅速灭活一氧化氮,从而削弱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导致脑血管痉挛(CVS).  相似文献   
4.
经额下-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 2 6例经额下 -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其中大型 3例 (11.5 % ) ,巨大型 2 3例 (88.5 % ) ,并与经蝶和经额入路进行比较。方法  2 6例均经 CT、MRI诊断 ,并经病理证实。做右侧额部骨瓣成形术 ,在鞍结节处将经额入路 (于额叶下方经鞍膈 )经蝶入路 (经蝶骨平板及蝶窦前壁 )融为一体。结果 术野显露清楚 ,肿瘤全切除率高 ,占 92 .3% (2 4/ 2 6 ) ,次全切除 2例占 7.7% (2 / 2 6 ) ,无死亡病例。结论 此入路适用巨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术 ,较单纯经额或蝶窦入路手术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级别(Spetzler-Martin Ⅳ~Ⅴ级)脑动静脉畸形(AVMs)治疗中Onyx液态栓塞剂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级别AVMs运用Onyx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高级别AVMs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加以讨论.结果 运用Onyx液态栓塞剂治疗26例高级别AVMs,经过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完全栓塞13例,大部栓塞10例,不全栓塞3例.其中10例经过手术和(或)放射治疗,随访期间,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动静脉闭塞23例;26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出血2例,未见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出现,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高级别AVMs,首选用Onyx液态栓塞剂治疗,采用微导管超选到位、控制性注射以及对静脉的保护,可以改善高级别AVMs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横纹肌样瘤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横纹肌样瘤是一种很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迄今国外文献仅有 5 0余例报告[1] 。现报告我们收治的一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横纹肌样瘤 ,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患者 男 ,12岁。因“头痛、呕吐伴行走不稳 2月余”入院。头痛以枕部为主 ,头痛厉害时伴呕吐 ,神经系统检查 :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 ,增强明显 ,头颅MRI显示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 ,T1和T2加权像都是中等信号 ,增强明显 ,大小约5cm× 5cm× 3cm。占位呈实质性 ,中心有小块坏死。诊断为髓母细胞瘤。手术采用枕下入路 ,由小…  相似文献   
7.
铁过载是各种脑退行性疾病常见的病理现象.研究表明由铁离子催化的过氧化反应是造成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这种反应主要由组织内低分子量的二价铁化合物介导产生[1].  相似文献   
8.
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异常增殖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细胞增殖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抗原之一 ,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数 [1]。脑膜瘤多为良性 ,但亦有少数为恶性。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脑膜瘤患者77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51例 ;年龄22~67岁 ,平均47.4岁。良性脑膜瘤62例 ,恶性脑膜瘤15例 ,取其病理标本作PCNA免疫组化检测。2.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  相似文献   
9.
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手术夹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0-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C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3例,下丘脑反应伴上消化道出血2例,额叶梗死1例;出院时效果良好6例;预后差5例;死亡2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3D-CTA的应用使超早期手术成为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同步内放疗和内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间质内化疗囊和Ommaya囊对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同步间质内放疗(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ty)间质内化疗、(interstitial chemotherapty)的疗效。方法 于术中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并在残瘤腔内埋置^32P放疗囊和Ommaya囊,并做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检测后选择高抑制率化疗药物,术后同步进行经皮穿刺注入^32P及敏感化疗药物。结果 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31例患者1年生存22例(71%)、2年生存20例(65%)、3年生存19例(61%)。结论 同步间质内放疗、内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复发,延长生态期,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综合治疗胶质瘤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