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7年,1999年3月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VVI植入术, 起搏器心率70次/min,平时常服心痛定、长效硝酸甘油等药.2000年5月, 因反复右上腹痛4年, 再发10 d入院,诊断为胆石症并阻塞性黄疸, 拟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入院时血压21.5/11.5 kPa, 心率73次/min,EKG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示:EF 65%,心肌舒张功能下降,轻度主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现状,探讨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社区4个里委2级、3级高血压患者40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各项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血脂、血糖、吸烟、饮食、体育锻炼、体重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2例高血压患者1年内进行所有相关辅助检查者有14例,占3.48%;1年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一项者306例,占76.12%。饮食控制及进行体育锻炼有300例,占74.43%;吸烟62例,占15.42%。结论 高血压患者对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吸烟有害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而对相关辅助检查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小儿下腹至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儿下腹至下肢手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了解其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54例年龄5~13岁,ASA Ⅰ~Ⅱ级,行下腹部至下肢手术的患儿,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儿先用氯胺酮5mg/kg肌注(年龄较大能合作者,不需肌注氯胺酮)。入睡后送入手术室,腰-硬联合麻醉操作前,先用5%G.S或5%GNS溶液,以8ml·mg-1·h-1速度静滴10分钟,取L2-3椎间隙常规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穿刺。腰麻用药为0.25%~0.5%布比卡因0.2~0.3mg/kg(重比重液),要求10秒钟注入,退出腰麻针后,向头方向置硬外管备用。术中辅助咪唑安定0.1mg/kg镇静,术中监测患儿Bp、HR、ECG、SpO2等。结果术中镇痛效果优为54例(占100%),肌松效果优为53例(占98.1%),良为1例(占1.9%)。面罩吸O2下全部患儿SpO2>96%,本组术中BP下降需用麻黄素者4例(占7.4%),需用阿托品者2例(占3.7%)。经用麻黄素或阿托品后都很快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无头痛及脊N损害并发症。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小儿下腹至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副作用少,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糖尿病与动脉硬化性血管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糖尿病患者及60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两侧下肢动脉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最高速度(Max)、舒张期速度(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有无斑块形成,进行统计。结果 IMT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增厚(P〈0.01),各项血流参数在糖尿 且与非糖尿病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下肢动脉的IM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循证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葛根素注射液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等文献,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21篇文献纳入研究。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涉及多个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部分重症病例是在出现不适反应后继续用药,导致了严重不良反应后果,甚至死亡。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用药过程需严密监视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继续用药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该文利用网络药理学理念和网络分析技术,探讨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平台获得尿毒清颗粒(主要成分由大黄、黄芪、桑白皮、苦参、白术、茯苓、白芍、丹参、车前草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Cytosc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血脂、血压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斑块性质,同时对比血脂、血压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2=12.477,P<0.001);且不稳定斑块占脑梗死组检出斑块的70.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54,P=0.005)。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两组检出有不稳定斑块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无斑块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无斑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脑梗死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研究对象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中,脑梗死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t1=3.154,P1=0.003;t2=4.384,P2<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血脂、血压有相关关系,在危险因素出现早期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对于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总结棕榈酸帕利哌酮(PP1M)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为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Taylor&Francis、ScienceDirect、PubMed、Embase、CBM、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纳入2015~2019年棕榈酸帕利哌酮(P...  相似文献   
9.
2008年广东省轮状病毒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轮状病毒腹泻在广东省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规律,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2008年广东省报告的轮状病毒感染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个案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病例22 354例,报告发病率为22.7/10万,占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20.2%,病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广州、珠海,分别报告轮状病毒腹泻13 560、4 362、2880例,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0.7%、19.5%、12.9%,0、1岁组2个年龄段报告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4.6%、31.9%,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4.1%。2008年广东省轮状病毒腹泻在10月后进入流行期,12月初达到流行高峰。深圳市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实验室诊断病例居多,占78.5%(16 476/20 978),病原学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者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82.3%,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4.6%。全省及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均相应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时间分布基本一致。全省各地医疗机构轮状病毒检测水平不同,存在较大地区和医院差别。结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胆石形成基本因素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同步检测胆囊粘膜、胆石和鲕石的超微结构、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观察胆石核心的细菌及胆囊收缩素对异形胆囊的收缩效应,探索肝胆功能、肝胆疾病和胆石症的关系。综合研究结果提出:胆石形成的启动因素是肝胆系统的感染与炎症;胆石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肝胆系统整合和自稳态生理调节的紊乱;胆石结构形成是胆道内胆汁理化力学作用的结果:"肝胆同治"是胆石症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