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异体肾移植模型,为肾移植术后的免疫实验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40只SD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切取供者左肾,经4℃ HCA液灌洗后,原位放置受者切除左侧肾脏的位置,动静脉血管直接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 成功建立一种比较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80%,其中2只死于吻合口出血,1只术后第1天出现静脉血栓,1只尿漏;手术时间平均约150 min。结论 此模型简单易行,容易掌握,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Ⅰ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多学科综合诊疗(MDT)的经验。方法  对1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不明原因移植肾功能短期内迅速下降的病例进行MDT讨论,总结MDT在诊断罕见遗传性疾病以及提高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中的作用。结果  经MDT讨论,患者确诊为Ⅰ型PH复发,排除排斥反应后恢复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嘱大量饮水,予优质蛋白和低磷饮食、维生素B6、钙剂等保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移植肾功能恶化延缓,但仍在肾移植术后5个月恢复规律血液透析至投稿日。结论肾移植术后Ⅰ型PH复发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复发性肾结石,移植肾功能下降,且并发症多,患者预后不良。通过MDT讨论患者病情,明确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延缓了病情进展,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总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早发严重贫血且进行性加重,输血治疗无效。排除导致贫血的其他原因,综合骨髓穿刺活检、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 DNA等方法诊断为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2例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不明原因、进行性加重的贫血患者,特别是伴随网织红细胞缺乏者,应考虑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可能性。骨髓穿刺及荧光PCR检测结果是诊断纯红再障的主要依据,免疫抑制剂减量和应用IVIG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经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血液净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 G F)期间,依据D G F原因及患者特点不同,选取最佳的血液净化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47例D G F的临床资料、血液净化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经采用适宜的血液净化治疗,联合抗排斥、调整环孢素A浓度及肾脏保护等治疗措施。本组临床治愈38例,占80.85%,平均所需时间23d。显效5例,占10.64%,无效2例,占4.26%,恶化2例,占4.26%。结论:D G F期间适宜的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移植肾功能较快恢复,减少心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规律随访对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BKV)再激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时间分为疫情前随访组与疫情期间随访组,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疫情前随访组和疫情期间随访组的随访时间间隔,分析两组BKV感染情况,分析BKV感染进程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疫情前随访共计1 790例次,疫情期间随访共计2 680例次。与疫情期间随访组比较,疫情前随访组术后3个月内、3~6个月、7~12个月的随访时间间隔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疫情前随访组35例(32%)检出BKV尿症、3例(3%)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相关肾病(BKVAN),疫情期间随访组53例(25%)检出BKV尿症、3例(1%)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疫情前随访组术后首次检出BKV尿症时间长于疫情期间随访组,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小于疫情期间随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与尿BK...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可能发病原因。方法对尸体肾移植术后18例TRAS患者与未发生TRAS的566受者有可能影响TRAS发生的多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RAS患者的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TRAS者(66.67% vs5.48% , P<0.01);(2)发生与未发生TRAS的受者在术前透析方式、糖尿病发病、供肾冷缺血时间、供肾动脉数、供肾侧、供肾动脉吻合方式、术后免疫诱导用药、术后口服免疫维持治疗、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发病时血脂等诸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肾移植术后TRAS的发生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讨人类自然杀伤(NK)细胞的自然杀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CR-SSP技术,调查和分析67例国人的KIR基因型和组合型频率.结果 在表达出16个KIR基因中,87.5%的KIR基因的频率0.35;由14个KIR功能基因组成的KIR基因组合型25个,其中仅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而其余频率均≤0.09.比较本文、日本人群、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中已报道的56个KIR基因组合型,4个民族和地区间基因组合型共享率为8.93%;本文、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间为5.36%;本文和高加索人群间为1.79%;28.58%为本文首先报道的基因组合型.结论 本文证实单个KIR基因多态性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在25个KIR基因组合型中,仪有以传导抑制信号为主的组合型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4%),远低于87.5%的单个KIR基因的频率.但是,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在四个民族和地区人群中均列第一,提示KIR基因组合型以抑制性信号通路为主是一种常态,使自身细胞不会遭受自然杀伤.研究为可能探讨改变肾移植术通过KIR基因调节NK自然杀伤作用活性的增强或抑制功能,改变终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利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随访中检测受者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 C)浓度检测能否作为肾移植受者随访中移植肾功能测定的理想指标.方法 选择肾移植术后接受长期随访的受者70例,于随访当日检测受者SCys C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SCys C和SCr与GFR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两者在诊断移植肾功能轻度损伤(GFR<1 ml/s)中的效果.结果 随访的肾移植受者中,SCys C和SCr与GFR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66(P<0.01).SCys C用于诊断移植肾功能轻度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PV)均高于SCr.S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SCr(分别为0.935和0.8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的随访中,受者SCys C与GFR的相关性比SCr更高,可作为评估移植肾功能的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预后.方法 分析197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3150例次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其中共有59例患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别为:原肾肾癌6例,原肾肾盂输尿管癌4例,膀胱癌14例,前列腺癌7例,肝癌9例,胃癌3例,肠癌2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3例,皮肤癌2例,肺癌2例,甲状腺癌1例,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将上述肾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的59例患者作为移植人群肿瘤组;另选择同期普通人群中性别相同、肿瘤确诊时年龄相同、肿瘤病理诊断以及病理分期相同的59例患者作为普通人群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发生后的存活情况.用Cox风险分析模型对影响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存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为1.9%(59/3150),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移植人群肿瘤组和普通人群肿瘤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3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分期是影响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存活率的主要不利因素;外科手术和肿瘤发病时移植肾功能正常则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与普通人群中的肿瘤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发生恶性肿瘤后的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医院经临床表现及病理确诊为CAN的50例患者作为CAN组,50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正常者为对照组.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自两组静脉血标本中提取DNA模板,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组患者的TGF-β1" 869"和" 915"遗传突变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比较.依据文献中基因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划分患者TGF-β1表现型为高产量及中低产量,为在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对CAN的影响时剔除干扰因素,同时对可能影响CAN的临床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CAN组中TGF-β1基因表现型为高产量者为70%(35/50),对照组高产量者为38%(19/5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0.306,P=0.001).对发生CAN的可能影响因素的比较显示,急性排斥反应在两组间有差异,进行再次分组比较,显示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对CAN组及对照组中TGF-β1的高产量率无影响,CAN组中高产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AN中TGF-β1基因的表现型以高产量为主,高产量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正常患者,提示TGF-β1高产量型与慢性移植肾肾病具有相关性.受者TGF-β1基因型可作为预测肾移植后发生CAN危险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