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mpliSenso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Amplisensor-聚合酶链反应(AmpliSensor-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mpliSensor-PCR对784例结核病患者及160例肺癌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与PCR(凝胶电泳后,经溴化乙锭染色)、涂片、培养等法比较。结果AmpliSensor-PCR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涂片及培养(P<0.01)。特异性较PCR法高。结论AmpliSensor-PCR可以通过标准曲线划定检出下限,并可换算出标本中原始的靶DNA值,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肺结核尤其是肺外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121例肺结核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患者按病情分为初治组、复治组和难治组相互对比,并追踪治疗后3个月数据变化,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与健康人有明显差异。而且CD3、CD4的数量随病情延长及加重呈递减改变,有显著下降:CD8大复治病人显著上升;CD4/CD8比值下降明显,初治组最高,复治组最低;NK细胞在复治病人显著下降。经过两个月抗结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其中CD3、CD4/CD8有显著提高,NK细胞在复、难治病人亦有回升,但比较痰菌阴转与持阳患者的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经抗结核治疗后有好转,但与疗效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结核分枝杆菌多克隆抗体检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各部位不同类型结核性病变组织标本288例,非结核性病变组织标本81例,采用结核分枝杆菌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检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并与抗酸染色比较。结果结核组对结核分枝杆菌多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者234例,占81.25%,抗酸染色阳性者61例,占21.18%。阳性染色在结核病变组织中的干酪样坏死灶、郎汉氏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的胞质内出现鲜红色颗粒。渗出为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率与变质为主型及增殖为主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结核分枝杆菌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标记对结核病的诊断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介素-10(IL-10)基因(-1082 G/A)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RCR-SSP)技术对40例肺结核患者及40例对照人群IL-10(-1082 G/A)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IL-10(-1082 G/A)AA基因型频率(0.825)显著高于患者组(0.55)(P<0.01).GA基因型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纽G等位基因频率(0.25)显著高于对照组(0.1)(P<0.01),RR为1.57,95%CI(1.10~2.24),P<0.05.结论 IL-10(-1082 G/A)多态性可能与肺结核病的易感性相关,因此其多态性检测可作为遗传标记进行检测,用于早期发现对肺结核病易感的高风险人群,对于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eenee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4例活动性肺结核的痰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进行FQ-PCR检测,并与痰涂片检查法、改良罗氏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Q-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痰涂片抗酸检查法阳性率、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61.1%(88/144)、51.4%(74/144)、55.6%(80/144),以FQ-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最高,FQ-PCR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FQ-PCR技术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快速、准确.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泵抑制剂(利血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作用.方法 应用3组BacT.ALERT3D培养仪系统的培养基,分别命名为A、B、C组培养基.3组培养基均接种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A、B组同时加入利福平1 μg/mL;环丙沙星2 μg/mL.;利福平1 μg/mL和环丙沙星2 μg/mL;A、C组同时加入利血平20 mg/L;C组未加入任何抗结核药物.结果 在A组培养基中,耐利福平1μg/mL的14株菌株中有2株恢复对利福平的敏感性,12株仍然耐药;耐环丙沙星2μg/mL的6株菌株和耐利福平1μg/mL及环丙沙星2μg/mL的22株菌株全部恢复药物敏感性.在B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药物耐药性无变化.在C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明显生长,说明利血平对所研究菌株无抑制作用.A组与B组培养基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存在耐药机制之一的外排系统;泵抑制剂之一利血平对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有抑制其外排作用,使结核分枝杆菌恢复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肿瘤标志CEA、CA19-9、CA12-5、NSE、CYFRA21-1的检测在鉴别结核性胸积液与癌性胸积液的意义.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双抗夹心法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人3型腺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快速鉴定人3型腺病毒感染,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人3型腺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病原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六邻体高度保守的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分析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人3型腺病毒TCID50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核酸最低检出稀释度是10^-6,对应的拷贝数分别是5.802×10^3copies/mL和6.968×10^2copies/mL.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未出现交叉反应。结论荧光定量PCR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0.
人3型腺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耀驹  周荣  杨复华 《热带医学杂志》2009,9(12):1380-1381,1390
目的通过建立人3型腺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快速鉴定人3型腺病毒感染,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人3型腺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病原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六邻体高度保守的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分析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人3型腺病毒TCID50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核酸最低检出稀释度是10^-6,对应的拷贝数分别是5.802×10^3copies/mL和6.968×10^2copies/mL.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未出现交叉反应。结论荧光定量PCR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