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应用咪达普利或福辛普利的咳嗽发生率以及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随机交叉对照、多中心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咪达普利或福辛普利,观察8周。然后,二组交叉,咪达普利组改服福辛普利,福辛普利组改服咪达普利,继续治疗8周。观察二组的咳嗽发生率和降压疗效。结果试验Ⅰ期(交叉前)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10.9%,福辛普利组为17.0%;试验Ⅱ期(交叉后)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15.3%,福辛普利组为18.8%,试验Ⅰ期、试验Ⅱ期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合并后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13%,福辛普利组为17.8%,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Ⅰ期和试验Ⅱ期咪达普利组和福辛普利组血压均显著性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周时咪达普利组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在8周时咪达普利组在降收缩压上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但在降舒张压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咪达普利或福辛普利降压治疗后,咳嗽发生率二组相似,但在4~8周时的降压效果咪达普利优于福辛普利。  相似文献   
2.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的意义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8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及4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72.43±26.6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1.80±11.25)ng/L,P〈0.01〗;在急笥加重期,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IL-8含量越高,心功能Ⅳ级者〖(120.75±24。31)ng/L〗〉心功能Ⅲ级者〖(91.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是目前已被大型临床实验证实能够给心衰患者带来益处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我们应用缬沙坦治疗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策略的变化对降低住院死亡率的影响[英1/GheorghiadeM…//AmHeartJ-1996,131(2)-250~256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出现了许多进展。由于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二级预防的实施,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方法 对126例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异常的病人,并且在一个月内行过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建立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各因素变量集,设立各因素变量的隶属度,权重及心肌缺血的诊断原型,将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计算出每个病人的各因素变量的模糊集合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原型的贴近度,确定其试验的心肌缺血的异常程度的诊断,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结果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126例99mTc-MIBI心肌显像结果,重度心肌缺血的39例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者3例,多支血管病变28例,单支病变8例;中度心肌缺血32例中,造影示多支血管病变17例,单支血管病变15例,而轻度缺血的55例中,造影示单支病变39例,多支病变7例,正常者9例。结论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能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在慢性肺心病中的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P均<0.01),而患者在缓解期血清IL-8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P<0.01);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IL-8含量又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含量与动脉血气中PaO_2和pH值均成明显的负相关性,(r分别为-0.429和-0.613,P分别<0.02和0.01),而与PaCO_2成正相关性(r=0.889,P<0.01)。结论IL-8可能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8水平,对估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VEGF基因对血管损伤后内皮修复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局部转染VEGF基因对血管球囊拉伤后内皮修复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3组,I组单纯拉右骼动脉;Ⅱ组拉伤后局部转染真核表达质粒 Adtrack CMV;Ⅲ组拉伤后局部转染 pAd-track CMV-VEGF 165;每组按实验终点随机分为 5个亚组,术前1周开始予高脂饮食至实验终点。喂养至4周的动物处死前20min经耳缘静脉注射5%伊文氏蓝1mg/kg,取拉伤段骼动脉用于进一步检测。结果 三组动物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的5~10倍,组间血管损伤程度评分相似(P>0.05)。Ⅲ组损伤内皮修复面积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分别为 97.43±8.51 vs 56.89±6.74和61.23±4.95,P<0.01),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强于Ⅰ组和Ⅱ组,ec 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扫描电镜显示Ⅲ组血管内皮细胞形状规则,接近正常形态,少见血细胞聚积和微血栓形成。结论局部转染pAdtrack CMV-VEGF 165可有效促进血管损伤后内皮修复和增进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局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血管球囊拉伤后修复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拉伤右髂动脉;Ⅱ组拉伤后局部转染真核表达质粒AdtrackCMV;Ⅲ组拉伤后局部转染pAdtrackCMV-VEGF165;每组按实验终点随机分为5个亚组,术前一周开始给予高脂饮食至实验终点。取拉伤段髂动脉用于总RNA提取、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组动物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的5-10倍,组间血管损伤程度评分相似(P>0.05)。Ⅰ、Ⅱ组整个观察过程中均可检测到MMP2、TIMP1,2持续表达;而转VEGF基因组术后3d时可检测到MMP1,2,9、TIMP1,2表达,1周时达到高峰,8周时无表达。结论: 血管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存在MMPs和TIMPs表达失衡,致使基质堆积,并发生病理性重塑,而局部转染VEGF基因选择性改变局部MMPs表达,促进基质降解和适应性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室(LV)肥厚是长期系统性高血压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并受老化过程、性别和体重影响。尽管老化过程推动了LV肥厚并影响LV几何形状,但很少研究考虑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LV几何形状和它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老年患者的LV几何形状以及和血压,LV功能,神经体液因子关系。方法研究包括21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5例正常血压者。高血压患者符合所有下列标准:停抗高血压药物4周;三次以上就诊血压>160/90mmHg;65岁;有一个高质量的超声心动图;无肾衰。排除继发高血压,无瓣膜疾病和冠心病的证据。正常血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Ⅱ放免测定的临床意义陈玲,马中富,李天木,钱采韵,徐钟源,张光兴,蒋祖勋一般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其始动病因与免疫无关,但一旦病变发生,在病理过程中即有免疫机制的参与[1]。中山医科大学附一医院神经科(510080)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