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是历史赋予我们中药科研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怎样创制现代中药,目前仍需要求得共识,故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谷胱苷肽转移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谷胱苷肽 - S-转移酶 -π( GST-π)的活性在某些类型的癌症患者中有显著的升高并且在癌症细胞对抗癌药物抗药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过量表达的 GST-π酶的活性将有助于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因此 ,GST-π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药物作用的靶位点。为了筛选新的抗癌药物的增敏剂 ,我们建立了一个 GST-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该模型以 CDNB和 GSH为底物 ,在 96 -孔板上通过对 340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检测样品对 GST-π酶的抑制活性。经过初筛和复筛 ,从 4 80 0个微生物发酵提取物中筛选到10个阳性样品 ,阳性率为 0 .2 %。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体外实验技术,预测以及验证蒙药槟榔十三味丸的止痛作用机制。方法: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获取槟榔十三味丸的化学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及Uniprot数据库预测成分相关靶点信息,检索OMIM等疾病靶点数据库,收集疼痛、炎症疼痛、抑郁疼痛及神经疼痛的靶点,映射至槟榔十三味丸活性成分靶点基因,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信息,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HEK293细胞转染TRPV1、TRPA1质粒,制备hTRPV1/HEK293细胞和hTRPA1/HEK293细胞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槟榔十三味丸水提取物干预转染细胞后对细胞跨膜电流的影响。结果:从槟榔十三味丸的13味药材中共得86个化学成分,筛选出805个复方治疗疼痛靶点、732个治疗炎症疼痛靶点、713个治疗抑郁疼痛靶点及793个治疗神经疼痛靶点,与热敏通道(TRPA1、TRPV1及TRPV2等)相关化合物21个,共涉及135条信号通路。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槟榔十三味丸水提取物能够激活TRPA1/H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胎盘病理的关系,寻找对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无临床感染症状的足月孕妇67例,分娩时取静脉血测定IL-6水平,同时将胎盘、胎膜和脐带送病理检查。结果 22例有绒毛膜羊膜炎,45例无绒毛膜羊膜炎;有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血清IL-6水平平均为 10.34 ng/L(0~839.60 ng/L),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的平均水平2.51 ng/L(0~527.50 ng/L,P<0.01);血清IL-6水平与是否临产不相关。 结论 足月孕妇血清IL-6水平的升高与胎盘炎症密切相关,故有望成为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离纯化虎杖发酵液中的白藜芦醇。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柱色谱从虎杖发酵液的提取液中纯化白藜芦醇,并研究了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吸附动力学 。结果 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表观静态吸附量分别为11.70 mg/g和57.9 mg/g,表观动态吸附量分别为12.47 mg/g和58.98 mg/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动力学。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两步柱色谱纯化提取液中的白藜芦醇,使其纯度达到95.8%,总收率达69.8%。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白藜芦醇的纯度和收率高,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丁聪聪  董悦 《中国妇幼保健》2014,(31):5046-5048
目的:探讨PBRM1和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BRM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分期与PBRM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BRM1和P53蛋白(++)、(+++)比例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癌旁组织中的PBRM1和P53蛋白(++)、(+++)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RM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具有相关性(P=0.00,r=0.722)。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BRM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变化可以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并判断其病理分期,PBRM1和P53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呈正相关,两者可能还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通过 TOPSIS法(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综合评估黑种乌头(铁 棒锤,Aconitumpendulum Busch.,APB)和白种乌头[甘青乌头,Aconitumtanguticum(Maxim.)Stapf.,ATS]的体外抗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 BV2,用三磷酸腺苷(ATP)诱导体外神经疼痛模 型。设空白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及 APB和 ATS醇提物给药组,以细胞活力、NO 释放量、炎症因子IL-6、iNOSmRNA 表达和 P2X4、P2X7mRNA 表达等作为评价指标,探讨 APB和 ATS对各指标的影响。并通过 TOPSIS法将 各指标数据归一化,计算两者相对接近度,综合评价优势方案。结果 ATP可导致 BV2细胞活力下降并促进细胞上清 液中 NO 的释放,使iNOS和IL-6mRNA 水平显著升高,而 APB和 ATS提取物可显著抑制上述指标变化。而且,APB 和 ATS对 ATP诱导的 P2X7mRNA 水平上调具有更明显抑制作用。TOPSIS法结果提示,ATS的相对接近度比 APB 更靠近理想方案 NC组。结论 APB和 ATS均可显著抑制 ATP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且通过 TOPSIS法综合分析 可得,ATS在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2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资料统计其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佳组和预后差组。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脑脊液蛋白结果以及症状等资料,分析患者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果 12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且无后遗症者共73例,占58.40%;死亡或存在精神障碍、运动障碍或听力和视力残疾者52例,占41.60%。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体温升高15天、精神萎靡、低钾血症、脑电图中重度异常和蛋白含量低是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体温升高15天、精神萎靡、低钾血症、脑电图中重度异常和脑脊液蛋白含量低是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脑电图检查和脑脊液蛋白的检测,积极治疗发热、精神状态差和低钾血症对改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驾驶风格对新手驾驶员危险知觉的影响,以期为新手驾驶员的培训、选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辽宁省3个城市选取115名新手驾驶员完成多维度驾驶风格量表和驾驶员危险知觉情景问卷。结果①方差分析表明,危险知觉的驾龄、年龄差异显著(F=18.17,12.70;P0.001);②相关分析表明,男性冒险、愤怒、焦虑、分心以及女性冒险、愤怒、焦虑驾驶风格与危险知觉呈显著负相关(r=-0.357,-0.388,-0.403,-0.367,-0.465,-0.369,-0.395;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冒险和焦虑驾驶风格对危险知觉的预测作用显著(β=-0.124,-0.106;P0.01)。结论驾龄越长、年龄越大的驾驶员,危险知觉能力越高;驾驶过程中冒险和焦虑越多,危险知觉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10.
十年间重度先兆子癎处理变化与母儿预后(附65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0年来我院对重度先兆子癎处理的改变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后5年)重度先兆子癎病例资料305例,将其并发症与处理、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与前5年349例(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癎(<34周)后5年占28.9%(88/305),前5年为10.6%(37/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5年中≤34周者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占76.5%(78/102),明显高于前5年的11.1%(6/54,P<0.01)。后5年<34周的致死性引产显著减少,分别为30.3%(10/33)和7.9%(7/88),P<0.01。前后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8.49%(31/365)与10.56%(34/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5年<34周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9.5%(26/88)和69.7%(23/33),P<0.01。外院转来患者平均终止孕周明显小于在本院保健患者(P<0.05),且其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母儿监护,对<34周早发型重先兆子癎可减少致死性引产,促胎肺成熟,适时终止妊娠,密切产儿科合作,有望减少母儿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