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传统中药苏木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及抗炎性反应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在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NBS)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苏木水提取物(AELS)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免疫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患者128例,其中有PVT者16例为血栓组,无PVT者112例为无血栓组,测定2组血浆FIB、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组血浆FIB水平为(1.68±0.41) g/L,D-D水平为(0.96±0.14)mg/L;无血栓组血浆FIB水平为(2.58±0.64)g/L,D-D水平为(0.35±0.11)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监测血浆FIB,D-D水平有助于临床预测P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临床常规指标建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预测模型,寻找肝穿活检的非创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208例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常规指标与肝组织活检结果(S0-S1为轻度肝纤维化,S2-S4为明显肝纤维化)的关系,建立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敏感性、特异性等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⑴血清透明质酸(HA, OR=1.027,95%CI:1.016-1.039)、血小板(PLT,OR=0.961,95%CI:0.946-0.977)和血清白蛋白(ALB,OR=0.834,95%CI:0.759-0.915)是预测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⑵诊断模型:预报概率(PS2-S4)=。⑶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77)大于HA(0.769)、PLT(0.738)和ALB(0.734)三个单独指标的任一指标。PS2-S4、HA、PLT和ALB预测明显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分别是0.807、0.807、0.726和0.578,特异性分别是0.781、0.671、0.685和0.822。结论 HA、PLT和ALB是诊断慢性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指标,以此3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区分轻度肝纤维化和明显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十二指肠癌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经病理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癌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表现为腹痛6例,反酸3例,黑便2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3例,小弯侧4例,后壁2例,弥漫型2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黏液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11例患者全部经组织学检查确诊.血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检查10例,其中升高8(占72.72%),正常2例.6例患者具有典型的上消化道并发症,分别是食管癌术后复发、食管静脉曲张(重度)、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角癌、贲门癌术后复发、反流性食管炎(LA-D级).治疗方式:外科手术治疗7例,内科化疗2例,保守治疗2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癌的首发症状多为腹痛,病变主要位于前壁及小弯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血肿瘤标志物CEA多升高,部分病例并发严重上消化道疾病,治疗方式主要为外科手术.总之,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癌的全面认识,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以便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查情况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患者36例临床资料,并系统分析内镜诊断与切除息肉的相关资料。结果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岁,年龄2-13岁;共有45枚息肉,其中26枚位于直肠,16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2枚,横结肠1枚;31例有血便,15例贫血,肛门物脱出5例。息肉切除后未观察到穿孔、出血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幼年性息肉多发生在学龄前阶段,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常见症状是血便及贫血。无痛肠镜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分析患者手术时间、病变切除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胃镜.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MBM治疗(其中2例行2次MBM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2 min.病灶长径为0.8 ~6.0 cm,平均3.1 cm,最宽占食管周径3/4.分别使用套扎环1~6发,平均4发.术中4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经热火检钳电灼后出血停止,未并发食管穿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癌2例.术后随访6 ~ 24个月,22例患者愈合良好;1例患者(病变范围占食管周径3/4)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2处病变,分2次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示病变复发,再次活组织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遂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未见狭窄及新生物.结论 MBM是内镜下切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病变范围不宜过大,对于病变范围超过食管周径3/4,多源病变不能一次性行MBM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食管狭窄及病变复发,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系统回顾我院近5年来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34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结果60岁以上的大肠癌占60.45%。4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1.94%;直肠、乙状结肠癌占大肠癌70.15%;大便带血为最常见症状;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最多见,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平均年龄偏低。结论大肠癌的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的中老年.但低龄化所占的比例在增加,且低龄化患者的病理类型多为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发病部位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为大便带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P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PVT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结果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T、PVD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IB、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结果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疗效比一般的西药治疗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Foxp3表达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SD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Foxp3、TGF-β1的表达及外周血IL-2、IL-10的变化,初步确定Foxp3在IB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造模,观察炎症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检测结肠Foxp3及TGF-β1、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1.结果 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Foxp3阳性的细胞数4.040±1.088低于对照组6.920±1.834,P<0.05;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TGF-β1光密度值0.186±0.013低于对照组0.231±0.034,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浓度(27.61±4.28 pg/m1)低于对照组(40.46±4.77 pg/na),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2浓度(66.70±3.51 pg/m1)高于对照组(50.39±3.92 pg/m1),P<0.05.结论 Foxp3可能通过TGF-β1、IL-2、IL-10在IBD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葛相栓  吴正祥 《安徽医药》2008,12(5):393-394
转录因子FOXP3是FOX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它主要通过CD4^+CD25^+T细胞(Tr细胞)表现为免疫抑制功能。炎症性肠病(IBD)可能存在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但FOXP3、Tr细胞与IBD免疫自稳的关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晰,本文试就三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