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 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 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 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χ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χ2=5.18,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学疗法及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骨转移癌患者分别予以化学疗法及核素治疗,观察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化学疗法治疗组中骨痛的缓解率分别是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8.3%;骨显像的变化是CR0%,PR7.7%,稳定0%;而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明确,骨痛的缓解率达到70.3%,骨显像异常浓聚点虽然CR为0%,但PR为45.9%,稳定为43.3%。结论:核素治疗骨转移疗效明确,其中^153Sm—EDTMP疗效更优于^89SrCl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性ACS(不稳定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死)病例17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5例)和强化治疗组(85例)。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5 000 U、降脂药),常规治疗组仅加服阿司匹林;强化治疗组联合使用负荷量氯吡格雷和负荷量阿司匹林。总疗程3个月。结果强化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绞痛、心肌梗死(含复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7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的心包积液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为16例,女性为9例,年龄分布为41.8±13.4岁,所有患者均心脏彩超检查为心包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在超声室采用二维B超直接介导下穿刺置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有明显变化(P〈0.05),对研究对象采用心包引流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完全缓解患者为22例,占88.00%,部分缓解患者为2例,占8.00%,无效患者为1例,占4.00%,其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疗后均无出现继发性感染、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随访半年均未出现心包缩窄临床症状。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并发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为优选雾化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急性喉炎并发呼吸困难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对照组雾化吸入地塞米松,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各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1h后呼吸困难、发热、声哑、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发热、声哑、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喉炎并发呼吸困难首推普米克令舒作为激素雾化的首选药物,可快速高效缓解患儿不适症状,能降低全身应用激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莫逆  钟华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5):791-795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盘周毛细血管(RPC)层的视盘区血管密度情况,探讨该技术对POAG的诊断能力。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明确诊断为POAG患者45例60眼,健康受试者48例60眼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A技术对所有受检者视乳头区扫描,测量视乳头区RPC层血管密度和纵行C/D比值。Humphrey视野检测MD、PSD值。分析血管密度和C/D比值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和AUC评价患者血管密度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并进行成对比较。结果:血管密度随着青光眼的加重而降低,视盘内毛细血管密度和视盘内血管密度与MD值及PSD值相关性较弱,其它各血管密度参数与MD值及PSD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全区域毛细血管密度、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全区域血管密度、视乳头周围血管密度AUC>0.9,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各参数间均无差异(P>0.05);视盘内毛细血管密度、视盘内血管密度的诊断效力明显低于其它参数(均P<0.05),AUC分别为0.85、0.88。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OAG组血管密度明显下降,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而加重;视盘区血管密度是评估POAG患者结构损伤的良好指标,在POAG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视盘内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对POAG的诊断效能明显低于其它血管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成功41例,总成功率91.1%,植入支架50只,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术后随访6~12个月,3例再次出现胸痛发作,其中1例为原有支架闭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功能不全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72例心功能不全合并CTO患者,按PCI结果分为PCI开通成功组(246例)与PCI开通失败组(26例).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差别.结果 开通成功组与开通失败组分别有229例及24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开通失败组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通成功组术后6个月LVEF和LVEDVI均较术前及开通失败组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51±5)%比(43±6)%和(45±2)%、(77±13)ml/m2比(86±12)ml/m2和(86±10)ml/m2,P<0.05].开通失败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通成功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较术前和开通失败组术后6个月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心功能不全合并CTO患者行PCI开通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对50例56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mg)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2,3,6mo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晶状体、玻璃体、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分析。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6mo的观察随访。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 1.75mg,每6wk注射一次。

结果:患者50例56眼平均年龄57±18.56岁。患者48眼视力和黄斑水肿得到改善,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logMAR0.82±0.63,CFT为626.5±178.0μm,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10.26±5.87mo的随访,BCVA,CFT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CFT的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1,2,3mo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黄斑水肿明显改善。RVO所致黄斑水肿(ME)患者治疗后1,3,12mo CFT分别为365.11±23.212,333.42±35.526,267.6±116.8μm,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RVO-ME和BRVO-ME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CFT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CT图像显示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FFA显示治疗后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即黄斑水肿明显消退。终末随访时患者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48眼(86%),稳定者为8眼(14%)。本组患者共接受了11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6次/眼,有50%再注射能在术后1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功能(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且重复治疗效果更佳。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本研究中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联合治疗组。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组在卡维地洛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左心室内径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较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卡维地络联合坎地沙坦能够更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临床效果比单一用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