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10月至1990年3月,先后在贵州省EHF野鼠型疫区遵义、安顺两县和家鼠型疫区凯里市选点,监测丘陵地区自然状态下影响EHF流行的主要因素,连续两年的逐月监测结果表明,人间流行的强度、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的不同与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和带病毒率以及病原体的毒力和型别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疫区主要宿主动物及疫区性质 ,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毒抗原和抗体 ,小型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结果 宿主动物野外以黑线姬鼠 (Apodemus agrarius,Aa)为优势种 ,其密度和带毒率均最高 ;住宅区以褐家鼠 (Ratlus norvegicus,Rn)为优势种 ,褐家鼠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初带毒率较高 ,之后未检出 HFRS病毒抗原。结论 贵州省遵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是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疫区性质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 ,其余年代均为典型的姬鼠型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及高发地区预防接种的实施,分析乙脑流行状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在4个乙脑高发地区,对≤10岁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乙脑1 230例,≤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6.59%(1 065/1 230)。男女性发病比例为1.58∶1;全年除1月外均有报告病例,主要集中7~9月;遵义市、毕节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乙脑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65.85%(810/1 230)。有免疫史的占6.90%(26/377),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93.10%(351/377)。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4.90%(188/251),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15.28%。与2003年比较乙脑发病下降29.80%。结论建立并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尤其对高发地区的≤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龙江  张丽杰  唐光鹏  王昭孝  聂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36-2338,2340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流行特征,分析病例在学校聚集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医疗机构和学校搜寻病例,在发生聚集性肾炎病例的3所学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病例对照研究。对部分病例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培养。[结果]2005年7~11月,在2个相邻县共发病8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2%,3所村小学发炎病例罹患率为7.2%,男性49例(55%),女性40例(45%),年龄从3~17岁,平均(10±3.3)岁。病例抗“O”检测阳性率为63.0%(17/27)、血清补体下降率100%(6/6),咽拭子培养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为66.7%(4/6)。各年级发病、是否住校和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发生与浮肿前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相关(χ2=15.7,P﹤0.01),学生用手直接擦课桌是可能的危险因素(OR=2.3,95%CI:1.1~4.9)。本次急性肾小球肾炎流行范围较广,有明显的学校、年龄和家庭聚集性。[结论]该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咽部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及时对上呼吸道感染学生的早期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HFRS的流行规律。方法:1983-1998年间,先后在遵义和石阡县等地设点,对鼠类等小兽进行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监测。结果:贵州HFRS疫源地呈多元状态,有姬属型、家鼠型和混合型3种,它在恒定的地理景观和屏障维持下依赖于特定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等大鼠类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当地理地景观明显改变,屏障作用减弱或消失,疫源地演变加速。结论:在绥阳县宽阔水原始森林开发地可能有新的输入型疫源地形成;在开阳县落旺河桥-带出现的姬鼠型疫源地扩大而与相邻的家鼠型疫源地重叠形成混合型疫源地,这一现象可能预示疫源地演变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用病毒唑与胸腺素联合治疗33例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组),并以不用上述两药而其它治疗基本相似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越期率(57.57%)和治愈率(100%)均高于对照组(30%和90%),治疗组无死亡,对照组病死率为10%。本结果提示病毒唑与胸腺素联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我省为国内流行性出血热(EHF)重发病区之一,在省内实验室条件下自行分离 EHF病毒,是深入调查研究该病在我省的流行规律,进而拟订有效预防措施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参考外地资料,应用 Vero E6细胞从出血热患者急性期血液和鼠肺分离EHF 病毒,于1985年获得成功。现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采自绥阳等四县,其中患者早期血液4份,鼠肺标本9份。二.分离方法:参考文献。三.病毒鉴定方法:参考文献。四.试验用 EHF 病毒 A_(16)株(分自黑线姬鼠)细胞抗原片及免疫血清、A_9株单克隆抗体25—1荧光血清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2日22:42,黔西南州疾控中心接普安县疾控中心报告,该县某单位发生“20余例不明原因双下肢浮肿病人”,为了查明原因,省疾控中心于23日由传防所及卫生监测检验所营养与食品卫生科科等专业人员前往普安县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对二棘血蜱季节消长的影响.方法 在选定地点每月每旬连续调查3 d,每天在蜱活动高峰时间用布旗(90cm×60 cm)法捕捉蜱类,计算每旬3 d的平均捕蜱数,同时记录捕蜱当天的温度及湿度,以其平均捕蜱数相对于时间做曲线.结果 所捕蜱类经鉴定均为二棘血蜱.草地二棘血蜱的活动自4月起呈上升趋势,全年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5、6月及9、10月,10月后呈明显下降趋势,2、3月为低谷期.根据所捕蜱情况,5-6月可能为成蜱的活动高峰期,9-10月为其繁殖高峰期.气温的曲线变化同草地二棘血蜱的消长曲线变化大致相同;湿度的变化可能与气温共同影响草地二棘血蜱的活动.结论 蜱全年均有活动,以夏、秋季为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方法对全国12省部分地区人群共760份血清B19IgG水平进行了调查。283份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2%~90.5%,平均45.6%;病人血清445份,其中表现出与B19感染所致疾病相似症状者(332份)B19IgG阳性率为38.8%,水平高于患其它疾病人群(113份血清,阳性率25.7%,u=2.533,0.02>P>0.01);另外调查孕妇32例,阳性率40.6%。说明微小病毒B19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着广泛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