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肠道癌患者血清中抗癌胚抗原(CEA)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环中抗癌胚抗原(CEA)特异性抗体的情况,评价CEA及抗体的联合检测在胃肠道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 CE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 CEA IgG抗体,用竞争抑制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胃肠道癌患者血清 CEA含量升高者(≥15 ng/ml)为 30.9%(21/68),抗 CEA IgG抗体阳性者为35.3%(24/68),CFA及抗 CEA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使阳性率提高到54.3%(37/68);胃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多发性息肉、溃疡、胰腺炎等)血清CEA升高者为3.3%(1/30),抗 CEA IgG抗体阳性者为 3.3%(1/30);健康对照组血清 CEA升高者为 0,抗 CEA IgG抗体阳性者为 2.5%(1/40)。结论:胃肠道癌患者血清中抗癌胚抗原(CEA)抗体的检出率较高,这些抗体可作为胃肠道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鼠阿霉素性肾病模型动态观察不同病期大鼠血压、肾皮质血流、血、肾内皮素及24h尿蛋白量变化,结果:肾皮质内皮素升高发生在尿蛋白升高之前,随内皮素的升高,尿蛋白分泌量也随之增高,两者显著相关。内皮素尚可导致肾皮质血流的减少,在蛋白尿高峰期及高峰期后,减少的肾皮质血流可加重尿蛋白的发展,两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肾皮质内皮素异常增加是导致产生蛋白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尿毒症脑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单纯血液透析)和联合透析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14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缓解率。结果透析2周后,联合透析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联合透析组中13例临床症状消失,疾病缓解率(92.86%)高于血液透析组(50.00%)(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精神神经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0引言 肿瘤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种传统方法。近6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电离辐射会造成肿瘤细胞DNA损伤,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但是由于肿瘤细胞存在一定的辐射抗性,而且电离辐射也会使肿瘤附近的正常细胞发生损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成为肿瘤放射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升降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升降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15 2例 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 2例 )和对照组 (5 0例 )。治疗组服用自拟升降胶囊 ,对照组服用吗丁啉 ,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肝郁脾虚三种中医证型的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显著增高 (P <0 .0 1) ,胃排空率及正常胃电百分率均优于对照组 (均 P <0 .0 5 )。结论 :中药升降胶囊对FD有明显疗效 ,并通过多途径改善 FD患者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升降汤对小鼠胃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中药升降汤对胃肠蠕动的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①观察小鼠用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灌胃后碳素墨水在小肠的移动长度 ,并与蒸馏水灌胃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升降汤灌胃 1 0d后 ,小鼠小肠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 :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组碳素墨水在小鼠小肠的推进率分别为 ( 96 .1 6± 3.2 7) % ,( 94 .0 2± 3.4 5 ) % ,( 81 .4 2±5 .1 8) % ,对照组为 ( 5 9.2 6± 5 .2 4 ) % ;升降汤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升降汤高剂量组小肠湿组织胃动素为 ( 8.71± 1 .0 7)ng/g ,生长抑素为 ( 2 4 .0 7±2 .91 )ng/g;对照组分别为 ( 7.5 9± 0 .85 )ng/g ,( 30 .83± 3.6 9)ng/g,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P <0 .0 1 )。结论 :升降汤可促进小鼠的胃肠蠕动 ,提高小鼠小肠组织的胃动素及降低生长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及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6~8周龄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经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通过体重、脏器系数、外周血常规(WBC、RBC、Hb、PLT)、股骨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DNA含量、脾结节数(CFU-S)等指标检测其对受照小鼠血液、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 不同给药组对辐射小鼠造血及免疫系统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组的体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各组;与单纯IR组比较,联合组的胸腺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系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联合组的WBC(P <0.05)、RBC(P <0.05)、Hb(P<0.01)、PLT(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BMNC、骨髓DNA含量、CFU-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KGF联合G-CSF对辐射损伤小鼠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痔是“血脉不行”浊气淤血流注肛门”引起。乌梅主治“下气”“下气以为固脱”“气下能止血”,并有“利筋脉、去痹”之说等。附院等根据这一理论,用乌梅主要成分构橼酸配以普鲁卡因制成注射剂一消痔液,局部治疗内痔、混合痔有一定疗效,且局部没有硬结、未见痔陔整块坏死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从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来看,消痔液似与目前国内外注射疗法的常用药物,以硬化萎缩或坏死枯痔的机制产生疗效,有所不同。为探讨消痔液的治疗机理进行下例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E838及其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对白血病L1210细胞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及生命延长作用。方法 以L1210荷瘤IRM-2小鼠为模型,实验分对照组、CTX组、E838组、E838+CTX组,分别检测肿瘤抑制率、骨髓有核细胞数、胸腺与脾指数、生命延长率等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 E838治疗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对荷瘤小鼠白血病L1210有较强抑制作用。生命延长也有提高作用。结论 E838对白血病L1210有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CTX合用时,能提高疗效及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