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祛风息痛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祛风息痛丸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玻璃容器法测定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足爪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祛风息痛丸0.26,0.78和2.34g.kg-1连续灌胃3d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足爪肿胀,对致炎后18h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1.4%,36.8%和65.0%。同剂量祛风息痛丸连续灌胃30d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性即非致炎侧关节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降低多发性关节炎病变评分,中、大剂量可明显降低血清IL-1和TNFα含量。结论祛风息痛丸对实验性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离体大鼠冠状动脉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大鼠冠状动脉环的张力舒缩状态采用PowerLab和DMT系统记录。用10^-6mol/L苯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血管内皮完整与否用10^-6mol/L乙酰胆碱对血管环是否有舒张来判断。观察17β-雌二醇对内皮完整及去内皮大鼠冠状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精氨酸甲酯、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ATP敏感钾通道的阻断剂格列本脲、L-型钙通道激动剂(-)BayK8644及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用最大舒张率判断药物的作用,即加药后与加药前收缩幅度的百分比。结果1713一雌二醇可引起内皮完整的冠状动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反应,去内皮后最大舒张率显著降低(P〈0.05)。左旋硝精氨酸甲酯和亚甲蓝均可抑制17β-雌二醇的舒血管作用,显著降低了冠状动脉环的最大舒张率(P〈0.05);四乙胺、格列本脲、(-)BayK8644可以使17β-雌二醇对冠状动脉的舒张作用减弱(P〈0.05);雌激素受体特异性阻断剂ICI182780对此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17β-雌二醇可引起内皮依赖性的冠状动脉舒张,其作用与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激活、钙激活钾通道和ATP敏感钾通道开放、钙通道抑制有关,但与雌激素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赛庚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钙拮抗作用。方法 应用钙敏感的荧光指示剂Fura - 2 ,于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定胎鼠脑细胞内钙。结果 不同外钙条件下 (0 ,0 .0 1,0 .1,1.0 ,1.3mmol/L)脑细胞静息钙离子浓度分别为 41±6 ,5 8± 6 ,84± 3,10 4± 8,12 7± 11nmol/L。赛庚啶 0 .2mmol/L对静息钙离子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但赛庚啶 (0 .0 5~ 0 4mmol/L)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外钙 1.3mmol/L条件下高钾和L -谷氨酸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增高。其IC50 值分别为 0 .135mmol/L(95 %的可信区间为 0 .0 83~ 0 .2 16mmol/L)和 0 .119mmol/L(95 %可信区间为 0 .0 70~ 0 .2 0 2mmol/L)。结论 赛庚啶在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化痔灵片对小鼠实验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醋酸致痛法及小鼠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化痔灵片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热痛阈值的影响。结果 化痔灵片3g/kg、10g/kg灌胃给药5d使小鼠腹腔注射0.7%(体积分数)醋酸的扭体反应次数较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对扭体反应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38.4%和46.6%;使小鼠热板法痛阈较药前显著提高(P〈0.05),药后痛阈与盐水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 化痔灵片能显著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的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热板痛阈,提示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痔灵片对大鼠实验性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化痔灵片的抗炎作用。结果化痔灵片1.5 g/kg、4.5 g/kg灌胃给药5 d使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率显著减轻(P<0.05),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2.6%和40.8%(P<0.01);并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P<0.05),抑制率分别为24.2%(P<0.05)和48.5%(P<0.01)。结论提示化痔灵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祖师麻风湿膏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大鼠右后肢足跖处注入甲醛或蛋清,制备动物急性实验性炎症模型,给大鼠右后肢踝关节以下局部贴敷不同剂量的祖师麻风湿膏,观察其抗炎作用。以机械压痛法和热板法制备动物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祖师麻风湿膏的镇痛作用。结果祖师麻风湿膏0.5g和1.0g局部贴敷用药能明显抑制甲醛致大鼠足肿胀作用,对甲醛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0.4%和42.6%(P<0.01),同剂量的祖师麻风湿膏能显著抑制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度,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7.7%(P<0.05)和67.8%(P<0.01)。祖师麻风湿膏0.5g、1.0g贴敷用药均能明显提高大鼠机械性压痛阈值;并使给药后热板法测定的小鼠热痛阈值较给药前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给药后的热痛阈值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祖师麻风湿膏对实验性炎症和疼痛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祖师麻风湿膏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容积法测定左、右后肢足跖容积后,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组,祖师麻风湿膏0.5 g组,祖师麻风湿膏1.0 g组和狗皮膏1.0 g组(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AA模型组于后肢踝关节以下部位涂敷凡士林0.5 g,其余各组贴敷相应药物.给大鼠右后肢足跖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每只0.1 ml,制备AA大鼠模型(正常组每只注射生理盐水0.1 ml),观察大鼠原发性病变和继发性病变情况,并对多发性关节炎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AA模型组大鼠原发性足肿胀度及继发性足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症状评分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祖师麻风湿膏0.5 g和1.0 g组及狗皮膏1.0 g组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肿胀度均较AA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致炎后18 h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0.6%,36.9%和33.3%;非致炎侧继发性足肿胀的最大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8.6%,45.4%和40.9%,多发性关节炎症状评分也较AA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祖师麻风湿膏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各指标的影响与阳性对照药狗皮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祖师麻风湿膏对实验性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小肠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小肠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①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280±30)g,分为3组(各8只),对照组(CON):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夹闭,观察90 min;缺血再灌组(I/R):分离SMA,夹闭30 min,再灌注60 min,结束实验;缺血预适应组(IP):分离SMA,夹闭SMA 5 min反复3次,然后再夹闭30 min,再灌注60 min,结束实验。②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RP含量,以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和形态学变化为指标,评价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缺血预适应可明显抑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LDH的水平增高,降低MDA的含量(P<0.01),保护小肠黏膜不受损伤。结论CGRP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关键性介质之一,缺血预适应可提高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CGRP的水平,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脂脉康胶囊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新西兰白兔 12周 ,形成高血脂症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测定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面积 ,观察脂脉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结果 脂脉康胶囊 0 5、1 0 g/kg灌胃 8周使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的百分率分别由模型组的 (5 2 3±2 2 4) %降至 (10 3± 0 7) %和 (8 1± 0 6) % (均P <0 0 1) ,并显著降低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同剂量的脂脉康胶囊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 ,同时使冠状动脉斑块阻塞管腔的程度级别分别由 3 4± 0 4降至 1 1± 0 3和 1 0± 0 3 (均P <0 0 1)。结论 脂脉康胶囊能显著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面积 ,降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阻塞程度。提示脂脉康胶囊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特非那丁对心律失常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特非那丁对豚鼠QT间期(QTc)的影响及其对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1)腹腔注射特非那丁后观察其对豚鼠QTc的影响。(2)腹腔注射特非那丁后,观察氯化钡诱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难易程度。H时采用胺碘酮作为阳性对照。结果(1)不同浓度的特非那丁在腹腔注射后呈剂量依赖性延长QTc,与生理盐水、DMSO组及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特非那丁可明显缩短3种剂量氯化钡所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持续的时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特非那丁对氯化钡致室速的防治作用不低于胺碘酮。结论(1)特非那丁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QTc间期。(2)特非那丁可显著缩短室速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