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1岁,因“发热伴头痛精神差3天半,神志不清半天”入院。患儿3天半前出现头部不适,当时神志清醒,有发热,体温最高40℃,精神差,3d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及胆汁样物质,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胃肠炎伴中度脱水及脑膜炎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性反应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重型及极重型病例病死率可高达50%,幸存者往往留有后遗症~([1]).中国曾是乙脑高发区,随着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乙脑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儿,女,8岁10个月,体重20b。因“发热11d伴咳嗽,皮疹伴肝、脾肿大1个月余,皮肤黄染4d”于2009年5月5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Wo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例符合Wolman病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白细胞溶酶体酸性脂酶LIPA基因测序,分析其突变的类型。结果 约5月龄女婴,发现“皮肤黄染10余天,加重伴发热3 d”入院。查体见肝脾显著肿大,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肝功能衰竭,高三酰甘油血症;X线胸腹片和腹部增强CT均提示特征性双侧肾上腺增大和广泛钙化。骨髓涂片可见海蓝色泡沫状组织细胞,PAS染色提示脂质沉积。DNA测序显示,LIPA基因编码区第7外显子上发生c.796G>T,p.G266*的纯合无义突变,导致266位甘氨酸(GGA)突变为终止密码(TGA)(p.G266*),致溶酶体酸性脂酶缺失。结论 Wolman病婴儿期起病,以显著肝脾肿大、特征性双侧肾上腺增大和广泛钙化、高三酰甘油血症为特征,相应的酶学分析和LIPA基因检测均可确诊Wolman病。  相似文献   
5.
伤害已成为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是第5位死因.伤害是指急性暴露于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和电离辐射等),这些能量与机体发生作用时超过了机体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在一些情况下,伤害是由突然缺乏介质如氧气或热量而引起的.伤害有非故意和故意伤害,前者包括道路交通伤害、跌落、溺水、烧伤、中毒、医疗伤害和职业伤害等;后者包括自杀、暴力、他杀、虐待和疏忽等.为了解桂林市人群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笔者对2011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伤害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评价伤害预防效果及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VAP患儿呼吸道检测到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发生VAP-的高危因素为输液、再次插管、暂时离开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和机械通气天数等.目前VAP的诊断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在规范指导下运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保护性标本刷法技术可提高儿童VAP的诊断水平.应在经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选择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改用窄谱敏感的抗生素或者停止使用抗生素,并针对发生VAP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日益受到关注,10%-20%的AAD是由难辨梭菌感染引起的,难辨梭菌在健康儿童中的带菌率约为25%-65%,但与儿童腹泻的关系尚有争议,发生AAD的高危因素有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大于3天,两项以上医学干预措施或伴随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AAD的关键,对于轻型AAD,停用抗生素是最有效而简单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上海市中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市唯一定点收治儿童乙脑的专科医院2002至2011年10年感染发病的乙脑住院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乙脑确诊基于血清和(或)脑脊液抗体IgM阳性结果。结果 73例乙脑确诊病例进入分析,男女比例2.3∶1,平均年龄(5.1±3.0)岁,65例(89%)系外来流动儿童,12例(16.4%)明确全程或部分接种过乙脑疫苗,69例(94.5%)居住在郊区或农村。每年7和8月发病,流行初期重型病例多。临床伴随症状依次为:发热(100%)、颈项强直(82.2%)、抽搐(76.7%)、头痛(75.3%)、呕吐(74.0%)和昏迷(47.9%)。6例(8.2%)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3例(4.1%)死亡。50例(68.5%)在出院时完全康复,20例(27.4%)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型、重型患儿在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异常或死亡分别为13.0%和84.2%(χ2=33.06,P<0.000 1),血清肌酸激酶(CK)中位值分别为105和465 U·L-1 (Z=-3.1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抽搐(OR=29.3)、昏迷(OR=253.6)、居住在猪群附近(OR=16.9)以及血清CK>200 U·L-1(OR=0.01)为乙脑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乙脑的临床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仍有指导意义,血清CK可作为临床分型生化指标加以考虑。加强流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是减少上海市乙脑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50例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儿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或留院观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日后鉴别诊断参考。方法 对自2003年4月18日至6月20日本院收治的符合国家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为疑似或留院观察的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1例上升为SARS临床诊断病例。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入院时胸片均有改变,绝大部分为斑片状渗出;50例患儿SARS冠状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均阴性,支原体检测阳性32例,军团菌阳性13例,流感病毒(乙型)阳性12例;入院48h内体温退至正常38例,48h内复查胸片,32例有不同程度吸收。结论 SARS流行期间儿童SARS需与支原体、军团菌、流感病毒(乙型)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免疫抑制药的应用,隐球菌病的发生有增加趋势。不少隐球菌病病例报告中相继提到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C)增多的现象,其为隐球菌病早期和急性期的血液学特点。隐球菌病致EC增多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新型隐球菌荚膜有些特定成分引起的变态反应,经两性霉素B有效治疗后EC会逐步的减少,其减少的程度可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外周血EC的检测普及性广、费用低廉,相对于隐球菌的其他检测方法是更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