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14;18)染色体易位产生融合基因bcl-2/IgH,bcl-2高表达可阻抑细胞凋亡的发生,bax可拮抗bcl-2的抗凋亡效应,起着加速细胞凋亡的作用.bcl-2和bax基因的紊乱是AL(急性白血病)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不仅参与了白血病的形成,还与白血病的某些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bcl-2相关肿瘤时,若能联合使用bcl-2反义核酸和其它诱导细胞死亡制剂,可使肿瘤细胞对后者的敏感性增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C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C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以获取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比较。结果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8%(23/32),60.0%(15/25),69.7%(23/33)和62.5%(15/24)。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9/42),87.5%(42/48),86.7%(39/45)和93.3%(42/45)。PET-CT诊断淋巴结的Kappa值为0.714,优于CT的0.396(P<0.05)。结论PET-C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有利于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t(14;18)融合基因Bcl-2/Jh突变点,在AL诊治过程中的变化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集AL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PCR方法检测Bcl-2/Jh基因3种不同重排方式的发生率.结果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者体内mbr、mcr和mdr的发生率分别为46.6%、41.2%和13.8%.发生3种易位的机率为1.72%、2种易位的机率为5.2%.结论 Bcl-2/Jh在AL患者治疗前后的发生率和重排率虽有不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K-Ra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1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扩增突变阻滞系统(ARMS)检测其癌组织中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共21个点突变和K-Ras基因12、13密码子共6个点突变,分析其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21例(5.5%)存在K-Ras基因突变,其中20例12密码子,1例13密码子Asp突变;146例(38.3%)存在EGFR突变,其中4例18外显子突变(G719S),52例19号外显子序列缺失突变,3例20外显子序列缺失突变,85例21外显子突变(81例L858R,4例L861Q),2例双突变。男性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 vs. 2.5%, P=0.018)。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史、临床分期、全身转移、病理类型均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和性别与EGFR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结论 中国NSCLC患者中EGFR突变常见,该突变与腺癌有关;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多见于男性,其他相关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t(14;18)融合基因Bcl-2/Jh突变点,在AL诊治过程中的变化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集AL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PCR方法检测Bcl-2/Jh基因3种不同重排方式的发生率。结果 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者体内mbr、mcr和mdr的发生率分别为46.6%、41.2%和13.8%。发生3种易位的机率为1.72%、2种易位的机率为5.2%。结论 Bcl-2/Jh在AL患者治疗前后的发生率和重排率虽有不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早期诊断基因核内不均一核糖体表达对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观察hnRNP A2/B1 在各组织类型肺癌中的表达。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获取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12例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标本作正常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切除肿块和淋巴结的hnRNP A2/B1 mRNA表达。结果:(1)转移性淋巴结中hnRNP A2/B1 mRNA 表达水平561.393显著高于无转移淋巴结156.669 (P<0.05)。(2)Ⅲ期肺癌组织中hnRNP A2/B1 mRNA 表达水平305(249,533)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肺癌组织(2=13.453,P<0.01)。(3)hnRNP A2/B1 mRNA在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7(152,305)和249(177,476), Z=-0.899,P>0.05。(4)58组淋巴结阳性,84组阴性,42个病人142组区域淋巴结hnRNP A2/B1 mRNA阳性率为40.84%(58/142),12例肺良性疾病组织均阴性,HE染色42个病人的50组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35.21%,与FQ-PCR 58枚(52.1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CLC 癌组织存在着hnRNP A2/B1 的过度表达。NSCLC癌组织中hnRNP A2/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及P-TNM 分期有关。 hnRNP A2/B1 检验敏感性、特异性高,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的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sa-miR-23a-3p在肺腺癌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呼吸科就诊的42例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同时选取37例非肺腺癌患者的肺穿刺样本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者肺组织中hsa-miR-23a-3p相对表达水平,分析hsa-miR-23a-3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指标为参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sa-miR-23a-3的表达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与癌旁组织中hsa-miR-23a-3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2±0.34 vs 4.16±0.41,P>0.05),与对照组与癌旁组织比,肺腺癌组织hsa-miR-23a-3p表达较高(6.08±0.47 vs 4.32±0.34,6.08±0.47 vs 4.16±0.41,P<0.01)。不同性别(6.16±0.82 vs 5.89±0.73)、分化程度(6.20±0.84 vs 5.97±0.67)癌组织的hsa-miR-23a-3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越高(5.13±0.49 vs 6.26±0.51)、肿瘤越大(6.47±0.65 vs 5.94±0.71)、淋巴结转移(6.32±0.53 vs 5.83±0.46)及CEA阳性(6.47±0.44 vs 5.79±0.41)癌组织的hsa-miR-23a-3p表达显著性增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CEA比,hsa-miR-23a-3p的曲线下面积高(0.779vs 0.683)。[结论]肺腺癌组织hsa-miR-23a-3p呈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相关,可用于辅助诊断肺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P(培美曲塞+顺铂)和TP(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对EGFR-TKIs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32例EGFR-TKIs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AP组(培美曲塞+顺铂)和TP组(多西紫杉醇+顺铂),每组各116例。根据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RR、DC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TP组和AP组有效率、自靶向药物进展后总生存期分别为34.5%和24.1%、12.4个月和1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和AP组PFS分别为8.0个月和6.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AP组中不吸烟与吸烟患者的总生存期、PFS分别为12.0和9.0个月、6.5和5.6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中不吸烟与吸烟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为14和8.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5);TP组中不吸烟与吸烟患者的PFS分别为8.0和6.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和TP方案对EGFR-TKI靶向治疗耐药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相似;吸烟者疗效较不吸烟者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bcl-2基因检测诊断肺癌血行转移的应用价值,观察抗癌中药卡宁对肺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癌患者服用卡宁前后外周血bcl-2表达水平。结果 非卡宁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bcl-2阳性率分别为55%和45%,卡宁治疗组bcl-2阳性率分别为60%和22.50.4。治疗后卡宁组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非卡宁组(P〈0.0)。肺癌Ⅳ期患者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较肺癌Ⅲ期明显增高(P〈0.01)。结论 肺癌患者随肿瘤分期进展外周血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增高,抗癌中药卡宁治疗肺癌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14;18)异位bcl-2/IgH基因突变3种类型,探讨外周血bcl.2/IgH基因突变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PCR方法检测bcl-2/IgH基因3种不同重排方式的发生率。结果 正常人bcl-2/IgH3种基因异位的概率分别为mbr3.8%,mcr1.9%,mdr1.9%。同时发生3种异位的概率为0,发生2种异位的概率为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mbr、mcr和mdl的发生率分别为71.2%、50.0%和25.0%,化疗后的发生率分别为6713%、44.2%和17.3%。化疗前后同时有发生两种异位的概率分别为7.7%和11.5%,同时发生3种异位的发生率为分别为5.8%和3.8%。结论 同时检测3种bcl-2/IgH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发生率和重排率有差异,对临床诊断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疾病预后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