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胃黏膜肠化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表现之一,对其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有助于减缓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的进程。目的:探讨胃黏膜肠化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9月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的60 386例患者的胃镜及其病理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胃黏膜肠化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 318例(25. 4%)患者发生胃黏膜肠化生,6 218例(10. 3%)伴有胆汁反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胆汁反流、Hp感染均为胃黏膜肠化生的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反流对胃黏膜肠化生无明显影响(OR=1. 04,95%CI:0. 97~1. 11,P=0. 25),性别(OR=1. 13,95%CI:1. 08~1. 17,P 0. 01)、年龄(OR=1. 59,95%CI:1. 56~1. 61,P 0. 01)、Hp感染(OR=1. 25,95%CI:1. 19~1. 31,P 0. 01)为胃黏膜肠化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和Hp感染为胃黏膜肠化生的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胆汁反流对胃黏膜肠化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未分化型胃癌(undifferentiated-typed early gastric cancer,UD-EGC)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在白光内镜以及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narrow band imaging,ME-NBI)下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所有留存白光和ME-NBI完整图像资料的病例,比较26例UD-EGC和7例ⅠE1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总结分析不同病变在白光内镜和ME-NBI下的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浸润深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光内镜下,UD-EGC多为单一病灶,位于胃的下段,边界常不清晰,而MALT淋巴瘤病灶多为多发病灶,位于胃的中段,边界尚清晰。在ME-NBI下,UD-EGC病灶的微表面特征表现为隐窝间区扩张或消失,微血管表现为螺旋状的病理形态,而MALT淋巴瘤常呈现“阡陌交通征”“卵石征”、病灶处残存腺管为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表现的微表面特征以及“树样”的微血管特征。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原病灶区域的微表面及微血管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UD-EGC和胃MALT淋巴瘤在白光内镜下表现为病灶数目、部位和边界特征的不同,在ME-NBI下表现为病灶的微表面和微血管特征的显著差异。对二者内镜特征的识别将有助于减少其在内镜检查中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