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症状形成之后,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时机,这对于提升病人存活率、加快其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比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66例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病人,男女比例为40∶36;年龄4479岁,平均(60±4.09)岁;患病时间1179岁,平均(60±4.09)岁;患病时间1129年,平均(15±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物实验水平研究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1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悬液的制备。2制备胶质瘤模型,制备的胶质瘤模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注射紫杉醇、Ⅲ组注射PBCA+NP、Ⅳ组注射紫杉醇+PBCA+NP,15d后观察Wistar大鼠的变化,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Wistar大鼠的生存状态,Ⅳ组好于其它三组。2Ⅱ组和Ⅲ组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血管的减少和坏死肿瘤组织比Ⅳ组少。3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调亡率Ⅳ组高于Ⅱ组、Ⅲ组,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明显提高紫杉醇抗Wistar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紫杉醇原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对鼠脑胶质瘤进行了局部缓释化疗,观察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抑瘤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分为对照组(无血清1640),PBCA+NP组,紫杉醇组及紫杉醇+PBCA+NP组(20只/组)。结果 PBCA+NP组和紫杉醇组瘤均重分别为对照组的(82.1±1.7)豫和(49.8±3.1)豫,其中尤以联合组肿瘤受抑最为显著,其瘤均重仅为对照组(38,0±2.1)豫。结论紫杉醇原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进行化疗可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AQP4mRNA的表达及脑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应用尼莫地平对AQP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AH组、尼莫地平组,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别在6h、1d、3d、5d、7d个时间点断头取脑,测定脑含水量,并用RT-PCR法检测AQP4mRNA表达。结果:SAH组脑含水量及脑组织内AQP4在6h后即增加,随时相递增,3d达到高峰,较假手术组及尼莫地平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程度与AQP4的表达成正比,这表明AQP4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尼莫地平可以下调AQP4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按 Simpson切除标准分级:Ⅰ级26例(65%)、Ⅱ级10例(25%)、Ⅲ级4例(10%),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病人如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证明病情发展到濒危状态,在治疗中比较困难,一般效果不理想。我院自2000—05~2010—05收治100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病因及预后。方法选取102例非糖尿病性脑梗塞为非糖尿病组,74例糖尿病性脑梗塞为糖尿病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降血糖基础治疗、血管扩张药治疗、高压氧、神经营养、脑细胞活化剂、20%甘露醇脱水,24例进行静脉溶栓,余给予对症处理。结果两组脑梗塞患者在高血压(P<0.01)、肢体偏瘫(P<0.05)、基底节区梗塞(P<0.01)、血脂异常(P<0.05)、重残率(P<0.01)、治愈率(P<0.05)等方面相比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脑梗塞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差。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且糖尿病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改变和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自2000-03~2001-05,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7例。年龄32~66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3例在SAH急性期(发病率1~7d内)施术,6例在SAH后14d施术。 1.2 血管造影所见 本组11例均做了DSA造影。①动脉瘤部位:本组11例中后交通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②动脉瘤大小:11例动脉瘤中直径6~15mm 10例,18mm 1例。有2例宽颈动脉瘤(瘤体与瘤颈之比<3:1),其余为窄颈动脉瘤。 1.3 Hunter氏临床分级 本组1例为Ⅳ级,4级为Ⅲ级,6例为Ⅱ例。 2 …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键酶,通过影响P物质降解等机制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探讨性别、高血压病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方法:纳入9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2例年龄、性别等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抗凝后进行DNA抽提,用PCR反应进行扩增,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光下观察结果,分别计算II、DD型纯合子及ID杂合子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收集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性别及血压分层分析。 结果与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组与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伴有高血压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性别分层及血压正常的阿尔茨海默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关,其中II基因型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3月龄大鼠用D-半乳糖制作衰老模型后联合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作模拟程度更高、更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选取SD清洁级雄性3月龄大鼠60只,12月龄大鼠40只,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3月龄假手术组20只、3月龄对照组20只、3月龄造模组20只、12月龄对照组20只、12月龄造模组20只。3月龄造模组大鼠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制作衰老模型,观察一般状态、体质量变化,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MDA)表达水平。3月龄造模组与12月龄造模组大鼠采用Aβ1-42脑内海马区注射制作AD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航行距离,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改变,对比3月龄对照组、3月龄造模组与12月龄造模组大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结果 大鼠体质量比较,造模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3月龄对照组与3月龄造模组大鼠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对照组与3月龄造模组大鼠第4、5周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02,P<0.05);3月龄造模组大鼠不同时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05)。3月龄造模组和12月龄对照组大鼠血清SOD水平较3月龄对照组降低,MDA水平较3月龄对照组升高(P<0.05);3月龄造模组与12月龄对照组大鼠血清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造模组、12月龄造模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航行距离较3月龄假手术组、3月龄对照组和12月龄对照组延长(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各造模组海马CA1区可见神经元受损,呈现退行性改变,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结构被破坏,线粒体、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塉消失。3月龄造模组和12月龄造模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较3月龄对照组降低(P<0.05);3月龄造模组与12月龄造模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3月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作衰老模型的基础上,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1-42制备的AD模型,更能耐受后续抗AD药物的干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