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维菌素和内硫咪唑对小鼠旋毛虫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伊维菌素更广泛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伊维菌素和内硫咪唑对人工感染旋毛虫各隔离种的小鼠进行疗效试验,观察其杀虫效果。结果30mg/kg.d的丙硫咪唑对猪旋毛虫、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的3个时期虫体均有100%的杀虫效果。0.3mg/kg.d的伊维菌不对4个旋毛虫离种的移行幼虫和包囊幼虫杀虫效果较好,杀虫率分别为75.975-89.63%和71.95%-82.81%,而对成虫较差,该药对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的杀虫率比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要高此,结论:试验揭示伊维菌素对旋毛虫没有高效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流域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狗寄生蠕虫进行调查结果,在剖检11只狗体内,寄生蠕虫的感染率为100%,共检获3种虫体,经鉴定绦虫2种: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和线中殖孔线虫(Mexocestoides Lineatus);线虫1种,犬弓首线虫(Toxodcars canis)。它们隶属于2纲、3科、3属。在这3种蠕虫中犬弓首线虫的感染率为64%,犬复孔绦虫的感染率为36.4%。  相似文献   
3.
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对小鼠旋毛虫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伊维菌素更广泛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对人工感染旋毛虫各隔离种的小鼠进行疗效试验 ,观察其杀虫效果。结果  30mg/kg·d的丙硫咪唑对猪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nativa)的 3个时期虫体均有 10 0 %的杀虫效果。 0 3mg/kg·d的伊维菌素对 4个旋毛虫隔离种的移行幼虫和包囊幼虫杀虫效果较好 ,杀虫率分别为 75 97%~ 89 6 3%和 71 95 %~ 82 81% ,而对成虫较差 ;该药对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的杀虫率比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要高些。结论 试验揭示伊维菌素对旋毛虫没有高效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风味食品的犬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为了确保人们食用犬肉的安全,做好对旋毛虫病犬的检验和处理,笔者对牡丹江市的59只食用犬进行了旋毛虫病血清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 前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边境贸易也越来越活跃,边贸过货逐年增长,人员往来活动日趋频繁。从俄方以不同渠道流入或带入黑河市的狗的数量与日俱增,也相应带入人兽共患的疾病,包括寄生虫病。为此,急需对  相似文献   
6.
牡丹江市猪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毛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国内外已屡见报道。近年来,随着人民一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食品结构的变化,肉类食品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掌握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状况,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人们食用猪肉的安全,笔者对牡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各隔离种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晓鸥  宋铭忻 《肉品卫生》2001,(2):24-25,32
旋毛虫各隔离种感染猪后,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其它各类细胞无明显变化,嗜酸性粒细胞于感染后7天开始升高,16天左右达最高峰,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T.Spiralis)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始终高于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n-v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旋毛虫病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课程组成。本文将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及新时期本科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探讨理论课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及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强调在以往以镜下观察玻片标本为主的实验课的基础上引入以粪便检查、解剖学检查和虫体的分离、固定和鉴定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大实验,以增强本科生动手能力、巩固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临床和生产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旋毛虫ES抗原对小鼠DC2.4细胞TLR4、NF-κB和AP-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Q-PCR)技术对空白对照组、LPS组、ES抗原组、ES抗原+LPS/ES抗原组和LPS+ LPS/ES抗原组,检测TLR4、NF-κB和A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S抗原和LPS单作用组的TLR4、NF-κB和A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6.14/4.09/3.63和4.68/4.71/4.11,是ES抗原和LPS预作用组的各基因相对表达量的2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证实,DC2.4细胞受ES抗原和LPS持续作用或者双重作用均可诱导小鼠DC2.4细胞TLR4、NF-κB和AP-1表达的降低,可能诱致DC2.4细胞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5个弓形虫虫株的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TgERP)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了解其变异和进化情况,为评价该蛋白在血清学诊断和疫苗防疫应用上的价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设计TgERP基因的PCR引物,对15个弓形虫虫株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Puzzle 5.2、Paup 4.0和DNAStar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TgERP基因包含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均为315 bp,A+T含量在46.67%~46.98%之间,仅有1个碱基发生变异,变异率为0%~0.32%。编码104个氨基酸,变异率在0%~0.96%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gERP基因序列虽然能够将弓形虫I型虫株与II/III型虫株区分开,但却不能区分所有基因型的虫株。结论 TgERP基因在各基因型虫株中十分保守,不适合作为遗传标记分子来区分不同基因型的弓形虫虫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