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武汉市结核病医院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活动性结核,并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例156例作为病例组,以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标准抗结核治疗的非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41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乙肝病毒携带组出现中一重度肝损害的病人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高。在肝损害恢复后,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再次使用一线抗结核药也是安全有效的。结论对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非活动性乙肝携带者可以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在每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测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推荐的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或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纤支镜收集气管内分泌物及灌洗液于无菌试管内,无菌密封后送培养,然后按细菌特征鉴定菌种,进行抗菌药物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21例患者,共检出致病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占66.9%;革兰阳性菌7株,占5.6%;真菌34例占27.4%。在重症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重症肺结核患者呼吸道致病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但真菌感染亦明显增多,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反复使用抗生素及不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恶性、结核性胸腔积液(PE)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型及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3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PE)、62例为恶性积液患者和17例单纯性漏出液的胸水中的T淋巴细胞亚型及比例.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淋巴细胞总数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或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型分析表明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均为P<0.05),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CD8+T细胞则明显高于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P=0.006).不同细胞亚型在结核性、恶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中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PE中CD4+T细胞和D4+/CD8+比值高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物制剂α-2b 干扰素存在着干扰因素,不能直接检测细菌内毒素,本试验通过对干扰素的稀释,以此排除干扰因素,达到应用鲎试剂检测干扰素细菌内毒素的目的。1 实验材料1.1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批号950310 规格每安瓶含内毒素10Eu,厦门鲎试剂厂产品1.2 鲎试剂批号970615 970411 规格  相似文献   
5.
张伟  任欣  朱琪  孙学智  曾洁 《医药导报》2010,29(9):1175-1176
[摘要]目的观察结核病患者服用利福平出现药物热后改用利福喷丁的效果。方法肺结核患者服用利福平出现药物热 42例,后改用利福喷丁,0.15 g,po,qd。结果40例患者改服用利福喷丁后未发热,2例患者服用利福喷丁后再度发热,两药发生交叉药物热仅4.8%(2/42)。结论利福平致药物热患者试用利福喷丁安全,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孙学智  朱琦  曾洁  张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12-1413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结核病(EBTB)的初步疗效。方法 46例确诊的EBTB分为全身化疗+成人纤支镜局部治疗组(A组)和全身化疗+儿童纤支镜局部治疗组(A组),A组和B组均为23例。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胸部X片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痰检评价疗效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6%和95.7%(P=0.047)、78.3%和100%(P=0.047)、73.9%和95.7%(P=0.096)、87.0%和91.3%(P=0.665)。结论联合全身化疗和儿童支气管镜内给药治疗EBTB的疗效、患者耐受性和可行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住院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确诊前结核病知识知晓状况。方法对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确诊的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60.0%以上的住院肺结核患者基本掌握了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为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0.1%,市区、郊区和外地住院肺结核患者总体正答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患者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高于郊区,郊区患者知晓率高于外地。结论住院肺结核患者在确诊前具有一定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但与国家结控项目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18)、血糖控制一般组(n=22)、血糖控制差组(n=20),比较三组之间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相比,血糖控制差组干酪样渗出、空洞等病变最常见且病灶范围更广泛,病灶多位于下叶基底段及右肺中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病灶空洞个数、病灶累及肺叶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抗结核治疗后,与血糖控制差组相比,血糖控制良好及控制一般的两组患者病灶吸收好转率更高,且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影像学病变特征(班片/大片状影、单个/多个空洞、支气管播散)好转率高于血糖控制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肺部病灶范围及空洞个数呈显著正相关性,临床上良好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的吸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武汉市结核病医院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活动性结核,并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例156例作为病例组,以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标准抗结核治疗的非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41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乙肝病毒携带组出现中-重度肝损害的病人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高。在肝损害恢复后,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再次使用一线抗结核药也是安全有效的。结论对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非活动性乙肝携带者可以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在每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测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推荐的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或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部分省份大中学生肺结核病较为常见,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2]。为进一步了解普通高中一年级入学新生肺结核患病状况,探讨发现和控制学校肺结核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制订学校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2007年对辖区内所有高一新生进行了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