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风险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7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了尿道复发。运用cox’s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6例选择性尿道切除者无1例死于肿瘤;24例尿道复发者10例死于肿瘤转移。多因素分析表明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和原位癌是影响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73,1.532,1.360,1.337和1.213。结论 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或原位癌是预防性尿道切除术的指征。保留尿道的患者宜尽量行正位排尿的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2.
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6种肿瘤.睾丸抗原(CT)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T1期16例,12期12例,T3期10例,T4期4例;G1 10例,G2 18例,G3 14例)及其中14例患者癌旁组织的cTAGE-1、cTAGE-2、MAGE-A1、MAGE-A3、MAGE-A12及NY-ESO-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4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100%(42/42)至少表达6种CT基因中一种,14例癌旁组织表达均阴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AGE-A12表达最高,其次为MAGE-A3,MAGE-A1,cTAGE-1,cTAGE-2及NY-ESO-1,分别为71%(30/42),69%(29/42),67%(28/42),64%(27/42),60%(25/42)及48%(20/42).肿瘤不同分期、不同分级之间6种CT基因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检验法,P>0.05).结论 CT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有较高表达,可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67和凋亡(Apoptosis)在肾盂输尿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级、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和TUNEL法对34例肾盂输尿管癌行Ki-67和凋亡检测。结果Ki-67和凋亡在肿瘤细胞分级间存在显著差异,Ki-67index:G2与G1比较P〈0.05,G3与G2比较P〈0.05,G3与G1比较P〈0.01;Apoptosis index:G2与G1比较P〈0.05,G3与G2比较P〈0.05,G3与G1比较P〈0.01。Ki-67和凋亡在肿瘤病理分期的T3与T1及T2与T1之间有显著差异,T2与T1比较P〈0.05,T3与T1比较P〈0.01,但T3与T2比较P〉0.05;Ki-67index以20%为界分为二组,Apoptosis index以3%为界分为二组,组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Ki-67在肾盂输尿管癌中的表达与凋亡一致。结论肾盂输尿管癌细胞增殖与凋亡密切相关;凋亡可作为临床判断肾盂输尿管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细胞分级以及预后的一种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复发及感性嗜铬细胞瘤的特点,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资料。结果: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8.4%(23/125)。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1例,其中位于肾上腺6例,腹后壁5例,6例为单发嗜铬细胞瘤筋后单发肾上腺或腹后壁肿瘤。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结论:多发、复发嗜铬组织肿瘤存在同时多发和异时复发的可能,为良性肿瘤,而非嗜铬组织的多发、复发则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特殊类型嗜铬细胞瘤表现特殊,患病人群特殊,涉及科室面较广。本文侧重介绍了它们特殊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隐匿型嗜铬细胞瘤56例、皮质醇腺瘤32例、醛固酮腺瘤44例、无功能腺瘤45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在肿瘤侧别上与无功能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最大直径、平扫CT值、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上均显著大于三组肾上腺腺瘤组。以肿瘤直径≥2.95 cm诊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0%;当平扫CT值≥24.5 Hu时,AUC为0.929,敏感度为94.0%,特异性为82.5%;当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时,AUC为0.886,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90.6%;当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时,AUC为0.937,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95.3%;联合以上四个指标时,AUC为0.981,阈值为≥0.118,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0.6%。结论以肿瘤直径2.95 cm、平扫CT值24.5 Hu、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和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为阈值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草分枝杆菌制剂对大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草分枝杆菌组(n=20),制作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于第8周开始分别行生理盐水和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于第14周进行病理观察、测量膀胱总重量,微血管密度(MVD)和凋亡指数(AI)。结果 第14周时,对照组(n=16)和草分枝杆菌组(n=14)大鼠膀胱均可见明显肿物,光镜下可见癌组织侵入肌层。草分枝杆菌组大鼠膀胱的重量和肿瘤的MVD小于对照组(t=2.609,P=0.048;t=2.124,P=0.043);草分枝杆菌组大鼠膀胱肿瘤的灿小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t=0.583,P=0.565)。结论 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可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娇  孔垂泽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8):1792-1795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分期膀胱癌组织标本中netrin-1表达量的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组织标本100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etrin-1表达量。结果:netrin-1在膀胱癌组织中随病理分期的升高,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netrin-1表达量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对推测膀胱癌的术前分期以及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选取来我院泌尿外科实习学生164名作为研究对象。实习时间为3个月,实习期满后均参加出科考试,并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带课教师沟通,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结果教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75.00%)、动手能力(62.50%)及学习态度(50.00%)给出"较差",而对工作责任心,50.00%达到"一般"。75.6%的学生认为总体学习效果"较差",85.4%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效果"一般",83.5%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效果"较差"。结论研究发现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wo, SIRT)家族有7名成员,SIRT1-7,它们的分子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每个分子都具有一个由275个氨基酸组成的催化中心,通过对下游目标蛋白进行翻译后修饰,参与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但是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酶活性以及生物学功能各不相同。其中,位于线粒体中SIRT4已被证明在胰岛素分泌,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ATP稳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IRT4还具有肿瘤抑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