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者将西非株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46,400条接种沙鼠44只(包括雄鼠31只,雌鼠13只)和雄性乳鼠13只。接种途径为经皮,腹腔和眶窦3种。接种后16~360天解剖动物,寻找幼丝虫。将动物心脏的血经微孔膜过滤,检查有否微丝蚴。主要结果如下。1.经皮接种雄性沙鼠8只,接种后28~360天解剖,均未发现丝虫。2.经腹腔接种雄性沙鼠12只,接种后26~110天解剖,其中4只于接种后26~56天解剖,共找到幼丝虫141条,多数分布于内脏。从心和肺脏获得的第4期幼虫明显较其他脏器内的幼虫为长。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了纳塔尔多乳鼠GRA株对亚周期型马来丝虫的敏感性、感染期幼虫接种方式和对性别的选择。实验1,用8周龄的雄性(100只)和雌性(60只)纳塔尔多乳鼠,每鼠一次接种100条感染期幼虫;实验2,13只雄性同龄鼠,每只鼠接种2次,每次间隔7天,1次接种50条感染期幼虫,共接种100条;实验3,93只雄鼠每隔2至3天以阳性蚊叮咬2次。观察微丝蚴血症发生过程和持续时间。开始接种感染期幼虫后90天采血,以后每周从阳性鼠尾采血制成厚涂片,晾干,脱去血红蛋白后用利什曼液染色。解剖阳性鼠,取出心、肺、睾丸  相似文献   
3.
Devaney等(1979)报道将马来丝虫人工脱鞘的微丝蚴加入含马来伊蚊细胞的MM/MK培养基内,在第6d时30%微丝蚴发育至腊肠期。本文报告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含有各种添加成分的3种商品培养基内也能发育到腊肠期。 一、微丝蚴脱鞘 周期性马来丝虫系1976年引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了存放在5%二甲基亚砜(Ml_2SO)中的犬恶丝虫微丝蚴经2步连续降温法冰冻至-196℃后,微丝蚴仍保持其对蚊虫的易感性。还比较了冰冻保存的微丝蚴同未冰冻的对照组的活动性及体外培养的发育情况。存放在5%Ml_2SO或16%羟乙基淀粉(HES)中用相同的2步法冰冻的第3期幼虫,解冻后仍保持其活动性。解冻后的第3期幼虫能在体外培养中蜕皮发育至第4期幼虫者约为未冰冻对照组的5~10%。方法和结果:1,微丝蚴的分离、冰冻保存和解冻:先按Sawyer和Weinstein(1963)的皂素细胞溶解法从实验感染阳性狗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半微量测试法研究了15株恶性疟原虫在无药物作用下经2至15个月连续培养期间对氯喹、奎宁和甲氟喹的敏感性。恶性疟原虫患者的血液系用含有ACD抗凝剂的10ml真空瓶采集,在4℃下保存并在72小时内使用。其中6号和14号病人曾每天服用硫酸氯喹100mg,其它13个株的病人抽血前数周未服抗疟药。每个患者的红细胞(RBC)用RPMI培养液洗涤后一部分用作药物敏感试验和贮藏在-196℃,另一部分则与等量的正常红细胞(RBC_5)混合后进行培养。体外培养系按Trager和Jensen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展一种在能繁殖的条件下产生活的脱鞘微丝蚴,提供适于体外培养研究的幼丝虫。用5微米微孔薄膜滤器过滤,将微丝蚴与阳性猫血的红细胞分离。将滤器洗后并将微丝蚴悬浮在 pH7. 4的 Hank 氏缓冲盐溶液(HBSS)中。实验包括微丝蚴在 HBSS 溶液内各种酶溶液中温育。使用前立即配制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体外培养的有突起物(D_7)的及无突起物(C_(10))的恶性疟原虫克隆,俟无性期成熟原虫达5~10%时,进行收集,将10~9红细胞叠在3ml药用Percoll上。Percoll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用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在体外培养至第4期和第5期获得了成功。作者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能使幼虫存活7周以上并被用作收集这些幼虫分泌、排泄和脱皮抗原的来源。由压碎东乡伊蚊所得的感染期幼虫用加有青霉素(100μ/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RPMI_(1640)。培养液洗涤3次,然后将其放入30ml容量的有螺旋帽的组织培养瓶中,添加10%灭活人AB血清和LLC-MK_2恒河猴肾细胞作为饲养层的RPMI-1640液进行培养。每瓶盛培养液5ml放入40至50条感染期幼虫并在“空气”中于37℃孵育。在无菌条件下隔天更换培养液一次,使LL-MK_2细胞系长满瓶底和瓶侧。在培养后期,培养液的pH  相似文献   
9.
丝虫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对其寄生虫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及抗丝虫药物的筛选,因此,对于丝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丝虫体外培养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蚊虫细胞系和哺乳类动物细胞系的应用及丝虫在体外培养的生长发育等因素的探讨。一、从阳性血和腹腔液分离微丝蚴进行微丝蚴生化和免疫研究及体外培养都要有大量微丝蚴。迄今为止常用的分离集虫法(凡是血液材料均用肝素抗凝)有:1.溶血法:通常用对微丝蚴活力可能有影响的皂素、植物血细胞凝集素和酶等来分离微丝蚴,或将含0.83%NH_4Cl的磷酸缓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