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红霉素是否对鼻病毒14(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和气道黏液高分泌有抑制作用.方法 EM预处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 3h后,用RV14刺激细胞,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8和细胞裂解液中黏液蛋白MUC5AC的浓度,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44/42MAPK信号分子变化情况.结果 红霉索明显抑制RV14介导的白介素8和MUC5AC的产生和分泌,并且对RV14介导的p44/42MAPK的激活也有抑制作用.结论 红霉素可有效抑制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和黏液蛋白的产生和分泌,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44/42MAPK信号分子的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吴超民  沈策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0):1242-124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小气道慢性弥漫性疾病,其确切病因不甚明确,部分学者认为DPB的发病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多种毒力因子如杀白细胞素、外毒素A、内毒素、弹性蛋白酶和鞭毛蛋白等在引起DPB气道感染损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信号系统参与调节这些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D4+T细胞亚群(Th1细胞及Th2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MK3-多功能酶标仪检测30名对照组,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22例稳定期COPD患者血浆中反映Th1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及反映Th2细胞的白介素4(IL-4)的水平;用Olympus 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0名对照组,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22例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s,PFT).结果①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FN-γ的水平明显降低,稳定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L-4的水平明显升高,稳定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OPD患者血浆IFN-γ与FEV1%pred及FEV1/FVC%呈正相关(r=0.493,0.366,P<0.05);COPD患者血浆IL-4与FEV1% pred及FEV1/FVC%呈负相关(r=-0.356,-0.423,P<0.05).③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IFN-γ、IL-4均无相关性(r=-0.041,0.039,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存在Th1/Th2细胞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1-2]是弥漫存在于两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为主要区域的特殊气道炎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我国近些年来已有陆续报道,说明我国DPB并非少见病例.现对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3例DPB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DPB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起源于垂体胚胎发生过程中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多发于鞍内、鞍上及脑室内,由于肿瘤常压迫颈内动脉、视神经及下丘脑等,手术极易对以上部位造成损伤,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现将我院收治的颅咽管瘤伴术后晚期严重高钠血症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以慢性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为主诉,肺部听诊均闻及湿啰音,HLA-B54均阳性,但冷凝集试验均阴性,肺功能均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1例经病理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小叶中心性结节影,但无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g,隔日1次,治疗12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1例经临床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结节影伴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纤维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 g,隔日1次,治疗7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2例患者初期均长期误诊.结论 2例患者具有DPB典型临床表现,但某些特征有别于一般日本DPB患者,2例病例均显示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DPB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Ⅰ号方对肺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服扶正固本Ⅰ号方。对照组疗程12周,治疗组疗程13周。观察化疗所致毒副反应情况,比较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等)及免疫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较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升高,但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3)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损伤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肾损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各毒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损伤)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固本Ⅰ号方能够显著提高肺脾两虚型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和痰液中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加重期COPD(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患者34例(A组)、稳定期COPD患者37例(B组)、有嗜烟史的健康人30例(C组)、无嗜烟史的健康人30例(D组)。分别检测4组血清和痰液中的SP-D水平,并分析AECOPD患者血清和痰液SP-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B、C、D组的血清SP-D水平依次为(165.09±16.72)、(126.48±15.64)、(72.85±8.62)、(54.70±7.29)ng/mL,痰液SP-D水平依次为(109.03±18.95)、(133.28±16.36)、(260.04±47.91)、(665.89±117.49)ng/mL;血清和痰液SP-D水平在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的血清SP-D水平和痰液SP-D水平呈负相关(r=-0.698,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痰液SP-D水平呈负相关。血清、痰液SP-D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临床AECOPD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普通型和重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协助临床早期诊断,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20年2月6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住院治疗并康复出院的463例普通型和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3例患者中,普通型282例,重型181例;男244例,女219例,年龄范围15~90岁,年龄51(43,60)岁。其中,255例患者(55.08%)≥50岁;12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205例患者(44.2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COPD等基础疾病。入院时常见症状为发热415例(89.63%)、咳嗽356例(76.89%)、呼吸困难194例(41.90%)、乏力130例(28.08%);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均低于3%。入院时53.56%(248/463)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40.36%(67/166)的患者CD4+T细胞减少(<350/μL);低白蛋白血症和FGB升高者分别占27.00%(125/463),40.18%(182/453);5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Ⅰ、Ⅱ号方结合化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4例),分别给予单纯化疗和化疗结合扶正固本Ⅰ、Ⅱ号方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控制率、生存质量、肿瘤缓解率、血液毒性反应)和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控制率为80.79%,对照组为58.33%(P0.01);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为(75.33±10.07)分,对照组为(68.31±8.75)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PFS为(8.08±3.21)月,对照组为(6.17±3.89)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固本Ⅰ、Ⅱ号方能提高肿瘤化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