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免疫系统在脑卒中后肺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脑卒中后免疫抑制被认为是引起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后一系列炎症与免疫应答改变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减低,诱导抗炎因子生成,促进淋巴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改变。其机制可能是免疫抑制信号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交感肾上腺素轴和副交感神经系统3种途径作用于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发生改变,免疫功能下调。也有实验证明,脑卒中后免疫抑制具有脑保护作用。脑卒中后免疫抑制客观存在,其机制仍不清楚。对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的进一步研究,对减少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回家     
正他是我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手的一个患者。七十多岁,肺栓塞。他插着呼吸机,但神志清醒,清醒到足够决定自己的生死。第一天送他过来的时候,儿子说:"尽全力抢救。"在ICU里待了三五天以后,儿子问:"医生,老爷子这个样子,有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呢?"第一天是情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脑卒中患者伴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人住ICU的1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SAP共30例(29.70%)。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与非SAP组在年龄、糖尿病既往史、脑卒中既往史、卒中后吞咽困难、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既往史、卒中后吞咽困难及气管切开是本地区患者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中SAP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重视其防治。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评价扬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扬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23例COVID-19住院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①病例特征:23例患者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其中重型1例,普通型22例;患者年龄23~72岁,男10例,女13例;有接触史21例(91. 3%),其中7例为家族性聚集发病;疾病平均潜伏期5 d。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78. 3%),其次为咳痰症状(26. 1%)、胸闷气喘(26. 1%)、消化道症状(8. 7%)。③血液学检查:COVID-19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16例入院时伴淋巴细胞降低,2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出院时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C反应蛋白降低。④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显示胸膜下分布多发磨玻璃影,伴有间质增厚。⑤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吸氧等治疗,仅1例重型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全部患者核酸检测转阴后出院。结论核酸检测阳性和胸部CT多发磨玻璃影、伴间质增厚是诊断COVID-19的重要依据。易感人群接触史、咳嗽发热症状、淋巴细胞低下是COVID-19感染的重要临床表现。中西药结合治疗是COVID-19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构脂肪乳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急性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80例,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组(观察组)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组(对照组),每组40例,于术后第1—6天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 d检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和免疫功能状况。结果在进行6 d的肠外营养以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术后1 d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7 d外周血PGE2、CRP、α1-AT和FIB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 d外周血中IgG、IgA、IgM、CD3+、CD4+、CD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后逐渐回升,观察组术后7 d外周血IgG、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结构脂肪乳能减轻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免疫抑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空肠营养管在胃癌术后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42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常规放置空肠营养管,将所有病例按术后病理分期及肿瘤部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A组保留空肠营养管并在化疗期间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B组不保留空肠营养管在化疗期间按日常进食,分别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观察长期保留空肠营养管的并发症.结果 化疗后A组营养及免疫指标较B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呕吐发生率为18.3%,显著低于B组发生率(35.7%)(X2=9.75,P<0.01).长期保留空肠营养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保留空肠营养管在胃癌术后化疗期间行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况,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阑尾炎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转入我院.9d前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在外院以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胆囊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摄腹部X线片示不全性肠梗阻,经对症治疗无好转于术后第6天入我院.经查体结合腹部X线片及CT检查考虑为小肠结石并梗阻、胆囊十二指肠瘘,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明确诊断,并行小肠切开取石术,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胆囊十二指肠瘘误诊为阑尾炎临床少见,临床接诊转移性右下腹痛患者,应全面分析,考虑阑尾炎同时亦应想到上消化道穿孔等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体C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S病例组及对照组各700例,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rs2277984 G/A、rs3745565G/C位点基因型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IS发病风险的独立相关性。结果:rs2277984多态性与IS易感性无相关性;rs3745565仅在显性遗传模式下、未进行校正时,其GC/CC基因型增加了IS的发病风险(OR=1.37,95%CI 1.04~1.80,P=0.026),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IS易感性不相关(P>0.05)。结论:C3基因多态性的2个基因位点可能不影响本地区IS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收住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4例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氢化可的松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立即同时予以研究药物(氢化可的松或0.9%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泵入。记录患者28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休克逆转率、住ICU及住院时间等,评估早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的使用对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在28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休克逆转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是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654,95%CI:0.498~0.860,P=0.002)。而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的应用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应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并不能降低病死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再次胆道手术的综合处理办法.方法 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4例60岁以上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症再次胆道手术11例(32.4%).主要原因是初次胆道术后胆漏、感染.择期再次胆道手术23例(67.6%),主要原因是胆总管残留或结石复发.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手术部位感染、肺炎、肺不张、心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结论 在处理老年患者再次手术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再次手术时术前正确估计病情,充分认识胆道疾患的复杂性和难治性,并作详尽的辅助检查,以减少手术盲目性;②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尽可能彻底根治疾病;③重视老年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