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ICU环境中声、光和触摸刺激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莉  单若冰 《山东医药》2004,44(19):22-23
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我们通过观测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噪音、光照度和对患儿的触摸情况,以初步了解国内NICU的环境现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期干预对早产新生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儿科急救水平的提高 ,存活的早产儿体重和胎龄越来越小 ,其远期神经系统预后倍受关注。早期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预后的手段已广为接受。本文对生后早期接受干预训练的早产新生儿在胎龄 40周时进行新生儿行为测定 ,探讨早期干预对行为的影响。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0月出生的胎龄小于3 6周早产儿共 69例 ,按住院月份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非早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 41例 ,男 2 7例 ,女 14例 ,胎龄 2 74~ 3 64周 ,出生体重 115 0~ 3 0 0 0克。非干预组早产儿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胎龄 3 0 1~ 3 …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显示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转重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30 4 7%,极危重组病死率为 10 0 %。随分值下降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意义。SNAP结果显示 ,≤ 10分组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 ,10~ 2 0分组病死率为 2 7 78%,≥ 2 0分组病死率为 85 71%,随分值增加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套评分方法高度相关 ,r=-0 86 16 ,P <0 0 1。 结论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SNAP对危重病例的检出率均可达 10 0 %,但前者仅有 10个项目 ,更为简便经济 ,更符合我国国情。单项指标与两套评分方法均平行 ,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分辨危重病病例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NICU中早产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方法早产儿251例,入院后均采集静脉血检测CMN基因定量,CMV-PCR≥1×103copies/mL者为CMN感染,并对其行听力学及智力检测。结果35例(13.94%)早产儿为先天性CMV感染,其中7例为症状性感染,占先天性感染的20%,死亡4例,死亡率为57%;无症状性CMV感染者28例,其婴儿期听神经损害达42.86%。结论先天性CMV感染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可能是导致早产、死亡及感音性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足跟采血时生理及行为反应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足跟采血时生理及行为反应特点.方法 2006年5~8月,选取NICU中胎龄32~34周、病情稳定的早产儿42例作为试验组,另选足月儿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足跟采血时生理指标、行为变化、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 (PIPP)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早产儿受到疼痛刺激时,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面部表情均有明显变化,前两项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761、6.752,P<0.001).与对照组比较,以上指标改变及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与足月儿同样有感受和表达疼痛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脑膜炎病因可能系细菌感染,抑或自限性病毒感染。一般表现:热度、普通实验室检查不能准确区别二者。本文作者回顾研究了7例新生儿脑膜炎病例,探讨了全血细胞计数分类比在鉴别其病因中的诊断价值,认为全血细胞计数分类比是区别新生儿细菌性及非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2004 年2月~2007 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41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2~6 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35 ℃,持续72 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 ℃.通过对两组病儿治疗前及治疗24、48、72、96 h时的神经系统表现评分,生后7、28 d时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28 d时神经系统发育评估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亚低温组治疗24、48、72及96 h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Z=2.321~2.833,P<0.05).亚低温组28 d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31,P<0.05).亚低温组28 d神经系统发育评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7~5.22,P<0.05).压低温组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55,P<0.05).结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系统随访,观察其听力学、体格发育、智能发育、行为发育等多方面的改变,探讨先天性无症状性HCMV感染对婴儿期发育的影响.方法 按照1998年宜昌会议通过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标准及美国Fowler标准确定先天性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符合人选条件感染病例41例,对照组21例.进行静脉血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确定HCMV感染.感染组与对照组于新生儿期、3月龄、6月龄、1岁分别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检查(NBNA)、听力学检查包括耳声发射听力检查(OAE)、听力脑干诱发电位检查(ABR)、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发育智商、52项运动神经检查(Amid-Tison法)和体格发育检查、一般状况检查.结果 (1)两组新生儿12~14 d时加项NBNA得分分别为38.8±2.75和38.5±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2)ABR检查:感染组中23例做ABR检查者V波阈值升高异常率为15.2%;对照组21例未发现V波阈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通过OAE检查.(3)感染组中38例1岁时行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检查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为106.86±10.24和108.45±18.25,与对照组2l例(107.49±19.31和107.19±10.9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33,P>0.05,t=0.35,P>0.05).(4)52项运动神经发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P>0.05).结论 (1)先天性无症状HCMV感染在婴儿期即可出现脑干听性反应V波阈值升高,而OAE听力筛查未能检出异常.(2)先天性无症状性HCMV感染对新生儿期行为神经、婴儿期智力、婴儿期神经运动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医疗原因,许多新生儿会经受诊疗性操作而引起的疼痛刺激,如足跟采血、动静脉穿刺及插管、皮下和肌肉注射、气管插管及腰椎穿刺等。由于止痛剂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无合适的药物消除这些短暂、急性和反复的疼痛。对于小的操作性疼痛,非药物治疗即可起到缓解作用,包括肌肤接触、感觉刺激、口服甜味溶液、母乳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等;而对于中、重度新生儿疼痛仍然需要应用药物镇痛.常用的镇痛药物主要包括阿片类、非阿片类和局部麻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