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MMP-13)启动子区-77bp 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我国北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鳞癌161例,腺癌139例)和300例健康对照个体的静脉抗凝血5mL,以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MMP-13-77A/G SNP进行基因分型,比较NSCLC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结果 NSCLC病例组中吸烟个体的比例(62.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30%)(x2=39.54,P=0.00),经年龄、性别校正后的OR值为3.74 (95%CI=2.451~5.705).健康对照组中的MMP-13基因启动子区转录起始点上游77bp处A/G SNP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MMP-13基因-77A/G多态性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为50.3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33%(x 2=4.332,P<0.05).MMP-13基因-77A/G SNP基因型分布在NSCLC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x2=8.638,P<0.05).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能显著增加NSCLC的发病风险,(OR=1.309,95% CI=1.033~1.659).根据NSCLC病理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MMP-13基因-77A/G SNP与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能够显著增加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经年龄、性别和个体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1.512(95% CI=1.128~2.028).结论 吸烟可以显著增加NSCLC的发病风险.MMP-13基因SNP与NSCLC的发病风险相关,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NSCLC尤其是肺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心肌缺血造模后,不同剂量的云南白药腹腔注射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30只正常豚鼠随机分为5组,即N组(正常组),ADH组(垂体后叶素0.5 U/kg腹腔注射造模)、NO组(造模后经27.75 μg/kg硝酸甘油解救)、LD组(造模后经低浓度云南白药3.6 mg/kg解救)和HD组(造模后经高浓度云南白药36 mg/kg解救),每组6只。通过测定豚鼠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缺血面积并观察心肌细胞组织切片形态变化,比较硝酸甘油和高、低剂量云南白药对于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 ADH组心电图出现T波,心肌细胞变性,排列紊乱。NO组短时间内使抬高的T波下降,心肌细胞无变性,排列正常。LD组和HD组使抬高的T波下降,历时较长,心肌细胞变性不显著,且HD组较优。结论 云南白药对于缺血心肌有解救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作为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镜微创切除已经真正做到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腔内走向腔外,由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本文对快速发展的20多年内镜微创切除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目前消化内镜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即Elements(基本要素)、Reservation-rese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S,PTPR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PTPRS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胃癌标本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TPR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运用卡方检验及生存分析探索PTPRS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运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PTPRS的表达变化对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TPRS的表达变化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14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TPRS低表达与不良分化及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PTPRS低表达是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0对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配qPCR检测,发现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PTPRS表达量显著降低。对胃癌细胞系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的qPCR检测显示,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相比,胃癌细胞系中PTPRS普遍低表达。在SGC7901及HGC27两种细胞系中用慢病毒转染构建PTPRS表达干扰的稳转株,qPCR验证干扰效率。CCK-8实验发现,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对PTPRS干扰的胃癌细胞系进行EMT相关蛋白的检测,发现PTPRS干扰后细胞出现N-cad、ASMA表达增加等表现。结论 PTPRS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TPRS低表达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中外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近十年的发文现状及趋势。方法 在 Web of Science 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11-01-01—2021-07-17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1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及关键词的聚类及时序进行分析,绘制对应的循证可视化图谱,分析国家、学术机构、研究者间合作关系,比较中、英文数据库研究主题差异,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结果 共纳入22 834篇英文文献及4 636篇中文文献,近十年来中、英文文献数目均稳步增长,均以学科专业杂志载文较多。发表文献数量以中日韩及美国较多,均超过2 000篇;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发文497篇,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发文学术机构间的合作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机构及学者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关键词聚类方面,中、英文文献的研究领域聚类相比差异不大,中文文献多出内镜护理与配合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相关聚类。中、英文关键词时序分析显示,内镜外科、隧道技术和黏膜下肿瘤可能是热点及发展方向。结论 中外消化内镜微创切除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十年,文献数量持续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文文献聚焦主题的先进性与英文文献基本持平,也展现出一定的中国特色。未来应加强区域间合作,重点关注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别观察保肝药易善复和游泳运动对于高脂饮食小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通过细胞超微结构和显微结构的比较,为临床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高脂饮食性脂肪肝模型通过小鼠进食高脂饲料来诱导。将15只正常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饮食对照组(N)、高脂饮食模型组(HF)、高脂饮食加药物组(HF+D)、高脂饮食加游泳组(HF+S)和正常饮食加药物组(N+D)。皮下注射易善复0.5 mL(3.32 mg/mL),游泳运动为小鼠每天25℃水温游泳20 min。连续实验4周后,测定小鼠体重并观察肝细胞组织切片和超微结构形态变化,以体重变化、肝细胞中脂滴的大小和多少、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主要衡量指标,比较保肝药易善复和游泳运动对于脂肪肝的预防效果。结果 HF组小鼠肝脏内出现了明显的脂肪变性,胞质内出现大量脂滴和胆固醇结晶,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HF+S组小鼠肝脏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无显著变化,体重增加;HF+D组小鼠体重有明显下降,同时肝脏出现了相对较为明显的脂肪变性;N+D组小鼠在肝脏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的前提下,体重有明显降低。 结论 4周的高脂饮食成功建立了小鼠脂肪肝模型;游泳运动和易善复对于抑制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积极作用,游泳运动的保护作用优于易善复;易善复对于正常肝脏影响较小,可以用于脂肪肝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手术治疗食管癌7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仅行根治性切除手术,试验组术毕将氟尿嘧啶植入剂均匀植入瘤床以及常见发生转移的淋巴区域,总剂量为300~600 mg。比较2组患者WBC、肝肾功能、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水平、肿瘤标记物血清浓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手术前后2组患者WBC、ALT、AST、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免疫功能NK细胞CD56,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食管癌CEA和SCC-Ag血清浓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的,不增加手术风险,但能否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的胃重复畸形的病例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内镜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胃重复畸形的患者9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内镜下病灶表现、术后病理、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9例胃重复畸形患者,女性3例,男性 6例;2例患者病灶位于胃上1/3,2例位于胃中1/3,5例位于胃下1/3。8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肿瘤,仅1例表现为息肉样隆起。住院天数为2(1.5, 4)d,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随访时间46(26, 51)个月。术后随访病灶无残留、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切除对于符合指征的胃重复畸形的治疗安全可行,临床可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9.
系统盘点并总结了2022年消化内镜领域微创切除方面的进展, 包括食管、胃、结直肠、十二指肠病变的内镜治疗, 以及内镜全层切除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隧道内镜技术、并发症处理、器械和设备革新等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NET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ESD治疗并病理确诊的Ⅰ型GNETs患者,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门诊及电话随访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1例Ⅰ型GNETs病例,总病灶数143个,多发病灶2~5个36例(59.0%),病灶≥6个5例(8.2%)。病灶分布在胃体128个(89.5%),胃底10个(7.0%),胃窦5个(3.5%)。所有病变均为整块切除(100%),病灶直径平均为7.9 mm(4~30 mm),115个病灶(80.4%)直径<10 mm,病灶直径>20 mm 4例(2.8%)。ESD平均手术时间为19 min(10~60 min),全组病例未出现术中和术后穿孔、出血等并发症。ESD术后病理显示G1级99个(69.2%)病灶,G2级44个(30.8%)病灶。2例病灶垂直切缘阳性,完整切除率98.6%(141/143),1例切缘阳性患者追加补救性外科手术。术后中位随访38.3个月(10~93个月),1例患者意外死亡,死因与GNETs无关。随访中无患者出现原位复发。10例患者ESD术后异位再发,再发率为16.4%(10/61),中位再发时间为12.8个月。再发病例中,有6例G1级和1例G2级患者再次接受ESD治疗;2例G1级患者拒绝再次手术,密切随访;1例G2级患者发现复发后意外死亡。5例患者病灶数目≥6个,其中4例G1级,1例G2级,ESD术后均密切随访,异位再发率40.0%(2/5)。4例患者病灶直径>20 mm,其中1例G2级病例为前述因切缘阳性追加补救性外科手术;其余3例术后病理评估为1例G1级,2例G2级,水平切缘和垂直切缘均阴性、无脉管侵犯,随访无原位复发或异位再发。结论ESD是Ⅰ型GNETs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