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0例老年喉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纯放疗与术后产疗对老年喉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60岁以上老年喉癌的放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单纯放疗(剂量55-80Gy)和术后放疗(剂量50-75Gy)。随访率为92%,总的5年生存率为46%。结果:单纯放疗组(28例)和术后放疗组(22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2%和54.5%,临床I、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0%,38.9%,和9.1%。声门上型和声门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4.4%和66.7%。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明显较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差。结论:早期声门癌单纯放疗可取得较高的5年生存率,对于Ⅱ、Ⅲ期喉癌,术后放疗能提高5年生存率,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是提高老年喉癌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通过剂量递增试验来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观察近期疗效及其放疗反应。方法有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完成肝肾功能,胸部CT,腹部B超,心电图及全身骨扫描检查,根据1997年围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标准,选择未经手术的II期III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放疗前曾经过2~3次以DDP为基础的化疗;对肺癌原发灶及纵膈淋巴结进行照射,剂量1.8~2.0Cy,1次/d,5次/w,达40Gy后复查CT缩野,纵膈淋巴结加量至60Gy,对原发病灶加最至66GY后开始剂量递增;总剂量依次为68Gy、70Gy、72Gy、74Cy、76Cy,每组5例病人,采用适形放疗技术,剂量计算参考点为等中心点,一组5例病人中有1例发生RTOG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则再人组5例,冉有3级以}=反应则终止剂量递增。结果30例病例进入本研究,剂量递增到78Gy仍能耐受,全组病人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13.3%(4/30),部分缓解率70%(21/30),无进展(SD)率16.7%(5/30),总有效率(CR+PR)83.3%(25/3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0%,、30%。1年局部控制率76,7%(23/30),2年局部控制率53.3%(16/30)。结论利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剂量递增至68Gy以上,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有明显提高,而早期放射反应并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一直为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肺癌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肺癌的治疗效果较差,肺癌的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局部复发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可以增加疗效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常规放疗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将剂量提高。而三维适形放疗可以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增加肿瘤的局部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其疗效确切。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常规放疗仍有一定比例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对老年患而言,口腔粘膜反应较大,有的还有颞颌关节的僵硬引起张口困难等后遗症。为了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减轻副作用,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了21例≥60岁的鼻咽癌患,应用三维适形放疗以探索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整体护理干预。将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完全控制时间、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时间、心脏指数、心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完全控制时间、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心脏指数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老年恶性胸腺瘤16例放射治疗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是前纵隔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前纵隔肿瘤的50%,占胸腺肿瘤的90%。恶性胸腺瘤因侵犯胸膜,心包膜及纵隔内大血管而无法彻底手术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必不可少。本院自1999年起收治≥60岁老年恶性胸腺瘤16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射治疗对于老年恶性胸腺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与束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是在计算机控制下,使用三维放疗计划设计系统实施适形放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不同,它需要对整个计划的肿瘤和(或)亚临床灶的靶体积分别给出目标剂量,分别对邻近逐个敏感器官给出限定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和照射百分体积。然后,治疗计划系统就会根据我们的要求经过5000余次的计算和优化,得出一个最合理的计划。其优势在于,它使放疗高剂量分布的立体形态与肿瘤靶区相适合,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所受的放射剂量被很好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从而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肺保护作用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者 4 0例随机均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川芎嗪组在放射治疗期间服用川芎嗪 15 0mg/次 ,3次 /d。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 β1,放射治疗结束后3、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结果 川芎嗪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GF β1为( 4 .4 5± 1.76 )ng/ml,放射治疗后为 ( 5 .79± 2 .88)ng/ml;对照组放射治疗前为 ( 4 .4 8± 2 .4 0 )ng/ml,放射治疗后为 ( 11.70± 5 .4 8)ng/ml,较川芎嗪组明显升高 (t=4 .92 ,P <0 .0 0 1)。放射治疗后 6个月川芎嗪组CO弥散量明显下降者 (下降幅度 >2 5 % )占 31.6 % ( 6 / 19) ,对照组占 6 3.2 % ( 12 / 19) ( χ2 =3.89,P<0 .0 5 )。川芎嗪组急性放射性肺炎 2级 1例 ,晚期放射性肺损伤 1级 2 0例 ;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3级 1例 ,晚期放射性肺损伤 1级 19例 ,3级 1例。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 β1的过度表达 ,减轻放射治疗后弥散功能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