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糖尿病血管病变,特别是大血管病变,以迅速发展、多部位、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为特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GSTπ)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及P糖蛋白(p170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GSTπ、TopoⅡα和 p170在ANLL中的初治组 (A组 )及复发或难治组 (B组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 2 0 %、43 2 %、2 2 0 %及 5 0 0 %、5 0 0 %、46 7% ;三者在ALLA组及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4 3%、0、18 2 %及30 0 %、18 2 %、30 0 %。GSTл阳性、TopoⅡα阴性、p170阳性AL患者完全缓解率 (CR)与GSTπ阴性、TopoⅡα阳性、p170阴性的CR率分别为 2 5 0 %、75 0 %、38 5 %及81 8%、37 5 %、84 2 %。除TopoⅡα外 ,耐药因子阳性患者的CR率低于阴性患者 (P <0 0 1及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GSTπ与p170之间密切正相关 (r =0 6 4,P <0 0 1)。结论 GSTπ、p170过度表达与AL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且GSTπ与 p170过度表达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细胞涂片中P170和GST-Ⅱ表达,临床意义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30例消化道肿瘤淋巴结细胞涂片进行P170和GST-Ⅱ测定,设正常对照组12例为慢性淋巴结炎.P170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9.6%(16/23)和33.3%(4/12).两者经统计学处理P<0.05.而GST-Ⅱ表达率分别为70%(21/30),66.7%(8/12)经统计学处理,P>0.05.GST和P170共同表达率59.1%(13/22),两者均无表达者5例22.8%(5/22),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消化道肿瘤淋巴细胞涂片中P170的表达明显增高,可作为消化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新型甲型N1H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暴发,引起全世界医学界和微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并介绍临床预防和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2 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 34 .7% (42例 )。粒细胞缺乏组 (粒缺组 ) 78.6 % ,非粒细胞缺乏组 (非粒缺组 )2 1 .5 % (P <0 .0 1 ) ;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 4例 ,非粒缺组 2例 (P <0 .0 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 ,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 41 2 %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 32 .4 %。结论 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提高功能完善的粒细胞数是防治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的表达。结果GSTπ阳性率为2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阳性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0.05,初治组阳性率为15%(10/67),复发/难治组为41.0%(11/27),GSTπ阳性者CR率低于GSTπ阴性者(25%∶82%),P<0.05,GSTπ表达与P170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STπ是AL临床耐药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且与P170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达97.4%(147/151),HBV DNA阳性率为74.8%(113/151),平均水平为5.6±1.1 lgcopies/ml;HBsAg(+)、HBeAb(+)、HBcAb(+)90例(59.6%),其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6.7%,平均水平为5.1±0.9lgcopies/ml;HBsAg(+)、HBeAg(+)、HBcAb(+)38例(25.2%),血清HBVDNA检出率100.0%,平均水平为6.4±0.9 lgcopies/ml。结论 PHC患者HBV感染率高,HBV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清HBeAg自发性发生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 低增生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3)型更为少见,因此,初诊时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陈某,女,18岁,学生,长丰县人。1992年3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色苍白,金身乏力,纳差,在当地卫生院以重度贫血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十日有黑便,时有恶心,上腹部不适,症状加重,于4月7日转我院外科。查体:急性病容,神清,面色苍白,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不黄,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瘀点,斑斑。淋巴结(一),两肺呼吸音粗,腹平软,来及包块,全腹均有压痛,以上腹部明显。肝大4.5cm,脾未满意触及。血常规显示WBC:5.4×10~9/L,N:0.68,L:0.32,Hb30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34.7%(42例)。粒细胞缺乏组(粒缺组)78.6%,非粒细胞缺乏组(非粒缺组)21.5%(P<0.01);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4例,非粒缺组2例(P<0.0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41.2%,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32.4%。结论 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功能完善的粒细胞数是防治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少见,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工人。1996年2月23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面色苍白,双下肢浮肿,伴全身酸痛乏力,但无明显酱油色尿,无发热与黄疸。多次在我院及其他医院查血常规示全血减少。Hb42g/L,WBCl.4×10~9/L,Plt 28×10~9/L,骨穿显示再生低下,粒红比为2.8:1,全片未见巨核细胞。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和尿罗氏试验均为阴性。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月来患者乏力和酸痛加重,轻微活动后有胸闷气短,唾液中常带有少量血液,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