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易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2例,其中易化PCI组116例,直接PCI组96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24 h、48 h、7 d、14 d及28 d时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入院后24 h、28 d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与直接PCI治疗组相比,易化PCI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心室客积下降。结论:易化PCI可明显降低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易化PCI治疗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而发生的急性闭塞,AMI的治疗从80年代的溶栓疗法,到逐渐发展起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搭桥及干细胞移植等方案都是围绕AMI的治疗原则: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及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而展开的。但目前各种治疗方案都存在其一定的有限性。易化PCI方案是指AMI发生后首先尽可能地予以院前(或患者家中)药物溶栓再灌注疗法,同时静脉给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或口服氯吡格雷,并在这种药物易化了的再灌注治疗过程中尽快…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近视眼眼动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青少年近视眼的眼动参数,探讨早发性近视的病因,方法:186例青少年按屈光度分为六组,用综合验光仪分别测定各组的调节滞后值,远近水平分离性隐斜AC/A值,各组采用方差分析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间调节滞后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近水平分离性隐斜差异有显著性(P<0.05),AC/A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发性近视主要是遗传因素引起的,但是近距离工作在肝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与造影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PCI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LVEDP对CIN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1 301例患者中有125例(9.61%)发生CIN。确定CIN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慢性肾病、糖尿病史、贫血、心力衰竭、急诊程序等。与非CIN组[(14.4±6.6) mmHg]相比,术后发生CIN的患者平均LVEDP[(18.4±8.7) mmHg]升高(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LVEDP≥20 mmHg可独立预测CIN的发生(OR 1.26,95%CI 1.08~1.47),低射血分数患者LVEDP对CIN的预测价值增强。由LVEDP升高所确定的高危患者的造影剂用量与那些未发现的患者相当。结论 LVEDP是CIN的独立预测指标。LVEDP(≥20 mmHg)升高的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风险较高。在CIN预防中,LVEDP升高所定义的高危患者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联合介入治疗对于改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水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根据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198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栓抽吸导管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和介入资料,以及术后心肌生化标记物、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随访期间(平均随访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血栓抽吸导管组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MBG、cTFC、CK-MB、无或慢血流比例)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两组比较未显示统计学差异.随访平均时间(13.1±5.8)个月,抽吸导管组心源性死亡率、心脏原因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抽吸导管可进一步改善STEMI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走过心绞痛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诊治的走过性心绞痛25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73例)、阿托伐他汀20 mg组(B组:81例)和阿托伐他汀40 mg组(C组:96例),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C 在相同用药的基础上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1次/晚。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脂、hs-CRP和IMA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LDL、hs-CRP和IM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上升,但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各项指标无明显下降(P>0.05)。A、B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5%和5.2%,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走过心绞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阿托伐他汀40 mg的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炎患者氧合指数、D-二聚体(D-D)和炎症指标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226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盐酸氨溴索组各113例。去除脱落及换组病例后,两组最终各纳入患者11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对照组分为重症组36例及轻症组74例;盐酸氨溴索组分为重症组38例及轻症组72例。给予对照组吸氧支持、镇静和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方式,盐酸氨溴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D-D、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使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 盐酸氨溴索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89.09%)和78(70.91%);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及盐酸氨溴索组的轻症患者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275.69±27.82)和(153.26±11.89)mmHg,(297.19±23.53)和(156.87±12.47)mmHg],D-D水平均显著降低[(1.79±0.66)和(2.43±0.91)mg/L,(1.34±0.47)和(2.41±0.88)mg/L];重症患者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257.58±25.19)和(126.33±12.19)mmHg,(279.51±27.02)和(127.83±13.53)mmHg] ,D-D水平均显著降低[(1.93±0.73)和(2.56±0.78)mg/L,(1.77±0.59)和(2.61±0.79)mg/L]。且盐酸氨溴索组轻症及重症患者氧合指数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轻症及重症患者 [(297.19±23.53)和(275.69±27.82)mmHg,(279.51±27.02)和(257.58±25.19)mmHg],D-D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轻症及重症患者[(1.34±0.47)和(1.79±0.66)mg/L,(1.77±0.59)和(1.93±0.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及盐酸氨溴索组轻症患者CRP[(54.35±9.27)和(87.55±8.19)mg/L,(41.56±9.57)和(88.49±9.17)mg/L]和PCT[(0.99±0.37)和(1.89±0.52)μg/L,(0.53±0.21)和(1.90±0.49)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盐酸氨溴索组轻症和重症患者CRP[(41.56±9.57)和(54.35±9.27)mg/L,(55.12±7.58)和(60.58±9.82)mg/L]及PCT[(0.53±0.21)和(0.99±0.37)μg/L,(0.75±0.25)和(1.12±0.55)μg/L]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轻症和重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患者行28d的随访发现,盐酸氨溴索组患者28d累计生存率89.09%(98/110)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7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合指数、D-D水平联合炎症指标CRP、PCT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为88.50,特异度为78.30。结论 盐酸氨溴索可提升老年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D-D水平、炎症指标和预后生存率。氧合指数、D-D水平联合炎症指标CRP、PCT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参芍口服液对实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脂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脂饲料喂饲和腹腔注射维生素D3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普通饲料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参芍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喂饲12周和给参芍口服液4周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血清血脂和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结果 参芍口服液组大鼠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主动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参芍口服液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B2浓度均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大鼠降低(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氧化氮合酶浓度均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大鼠升高(均P<0.05)。结论 参芍口服液能够调节实验大鼠血脂和血管活性物质浓度,这可能是参芍口服液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服务中心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及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某社区14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并分析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血压及血糖变化、血压及血糖控制率的变化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除被动吸烟和控制体重外,吸烟、饮酒、运动锻炼等行为的变化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社区慢性病管理及综合干预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更好地控制自身疾病,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是慢性病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白癜风是临床上一类难治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局部色素脱失斑,临床诊疗各异,属易诊难治性疾病。在秉承各医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白癜风的病因病机责之于外感风邪,气血瘀滞,并提出在临床治疗上运用中医独特针罐疗法,从经络、气血论治白癜风,在临床上屡获良效。遂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