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中心室颤动(室颤)出现的特征和处理对策。方法1994年3月至2006年5月我院完成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1620例次,回顾性总结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病例,临床资料和抢救体会,并分析其原因。结果1620例冠脉介入术发生室颤7例(0.4%),6例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抢救失败。室颤均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发生室颤前均有冠状动脉压力下降。结论室颤易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术中应密切监测压力及心电图变化,及早实施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两例安装心室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患者因解剖变异经右锁骨下静脉植入除颤电极导线,通过一小技巧成功从皮下隧道拉至左胸壁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其中一例心力衰竭合并永久心房颤动患者4个月后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提示该类患者植入心房电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体循环动脉重构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重构性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2级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颈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管径、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扩张性、管壁顺应性等指标;以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混杂影响后,比较高血压组63例与正常对照组31例间动脉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甄选影响血管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高血压组主动脉、颈总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壁内膜中层厚度和面积及其与动脉内径和管腔面积的比值显著增大,主动脉、颈动脉、肱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显著降低;校正Age, Sex, BMI, HR, MAP, PP, Smoke, FPG, LDL, TG等可能影响血管重构的因素影响后显著性依然存在.动脉平均压和脉压水平是血管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水平越高,内膜中层厚度越大;脉压越大,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越差.其他影响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的因素,特别是体重指数、吸烟及血脂水平等,在高血压病心血管重构和器官损害的防治中应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微伏极T波电交替(MTWA)能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起病7d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5例入选,根据起病12h内有无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分为两亚组:Ia组(n=68行直接PCI),Ib组(n=107未行直接PCI)。另选无心肌梗死来我院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做动态心电图用时域分析法检测MTWA最大值,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心室晚电位分析仪检测心室晚电位,观察住院期间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比较上述这些指标组间有无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结果心肌梗死组合并糖尿病者高于对照组,Ib组合并糖尿病者高于I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和MTWA最高值均高于对照组,而LVEF值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两亚组间比较,Ib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和MTWA最大值均高于Ia组,而LVEF值低于Ia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WA最大值、LVEF、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和有无糖尿病是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0.29、0.21、0.13,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82、1.55、1.36、0.87,MTWA的相关性最强(R=0.34),相对危险度最高(OR=2.82)。当LVEF和心室晚电位进入回归方程时,决定系数R^20.448,增加MTWA最大值进入回归方程后,决定系数R^2显著增加至0.628。结论MTWA最大值、LVEF和心室晚电位是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因子,MTWA的预测价值优于LVEF和心室晚电位。如果三者联合运用能更好地预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4 h平均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用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MSBP)与舒张压(MDBP),它们之差为24 h平均脉压(MPP).根据MPP≥60 mm Hg或<60 mm Hg把20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成2组,以超声探头测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EF).以协方差分析校正MSBP和MDBP影响后比较两组间左室重构的指标.结果 在24 h平均脉压≥60 mm Hg组中,LVDd,IVSd、LVPWd和LVMI均较对照组高(P<0.05),即使校正了MSBP和MDBP影响后,这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平均脉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探讨房室结消融 +VVIR起搏器 (ABL +PM)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的改善及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选择 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 ,14行例ABL +PM治疗 ,16例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12个月所有患者均做GWB和CSS生活质量评分 ,心脏超声测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 ,活动平板测运动耐力 ,用Holter记录最快、最慢心率。并观察治疗后临床事件的发生。结果 :永久性房颤患者ABL +PM或药物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患者心室率、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 <0 .0 5 ) ;但ABL +PM组左室内径缩小 (P <0 .0 5 ) ,药物治疗组无改变 (P >0 .0 5 )。ABL +PM或药物治疗后 12个月组间比较 ,ABL +PM组心室率控制、左室内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药物组 (P <0 .0 5 )。再次住院人次ABL +PM组较药物组减少 (P <0 .0 5 ) ,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事件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ABL +PM或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但ABL +PM优于药物治疗。ABL +PM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术后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拟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32例作为研究人群分为两组,60岁以上为老年组18例,60岁以下为中年组14例。同时,随机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1、3、6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进行分析,通过检测心脏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分析超声心动图一般参数和心肌应变测量值,以比较各组患者心脏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两亚组术前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CABG术前及术后心脏运动纵向应变值比较均有差异显著(P<0.05)。在CABG各组患者中,与术前比较,CHD患者术后1月心脏运动纵向应变值均差异不显著;患者术后3、6月心脏运动纵向应变值均显著增高(P<0.05)。仅老年组术后6月心脏运动纵向应变值与术后3月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CHD患者CABG治疗前后心肌收缩功...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对颈动脉及桡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时同为导管动脉的大动脉和中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异同。方法 筛选 6 3例 1~ 2级高血压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人 31例作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血管探头检测颈总动脉和桡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 ,管腔内径 ,并用相应公式计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腔径比值、动脉内膜中层横截面积、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动脉壁 /腔横截面积比值、动脉扩张性以及动脉横截面积顺应性。用协方差校正除血压以外的其它影响因素后比较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和桡动脉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与管腔内径的比值、内膜中层面积及与管腔面积的比值均显著增加 ,颈总动脉扩张性及横截面积顺应性降低 ,但桡动脉扩张性及横截面积顺应性无改变。即使校正除血压以外的影响因素后 ,结果仍不变。结论 高血压病对导管动脉的损伤呈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后食管粘膜的改变。方法 42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消融术式为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使用冷盐水大头,温度控制在45℃,功率控制在30-35 W。术后24 h内对患者胸痛进行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并行胃镜检查,对于胃镜检查证实有食管粘膜损伤的患者给予低温流质饮食,并加用含质子泵抑制剂等多种胃黏膜保护剂口服。结果 VAS评分:0分12例;1分10例;2分4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2例;7分1例。发生食管损伤20例,发生率为48%,其中溃疡8例,发生率为19%,其余为红斑12例,均未发生左房食管瘘。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的VAS评分与食管损伤正相关(r=0.827,P〈0.01)。结论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可损伤食管,且损伤程度与胸痛VAS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