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彩丽 《乡村科技》2023,(5):137-139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生物资源。合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农民增收、资源节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农作物秸秆除了可以直接充当燃料、饲喂家禽和牲畜、堆沤还田、加工为家用品外,还可进行创意产业化利用,如创作秸秆画、制作秸秆包装材料和秸秆餐具、制造建筑材料、用于生产食用菌等。为促进农作物秸秆创意产业化利用,各地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府积极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响应号召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2.
正0前言广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承担着全省的农机试验鉴定工作,主要受理委托检验、型式检验和推广鉴定。但目前无法受理部分企业委托的农机试验鉴定,这是鉴定站在农机试验鉴定工作遇到的最大困惑,也是农机试验鉴定工作遇到的最大困惑。这些困惑主要体现在农机试验鉴定机构资质能力方面。1农机试验鉴定机构资质能力问题广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作为第三方公正的农机鉴定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  相似文献   
3.
胸苷酸激酶是d TTP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催化d TMP形成d TDP,在DNA复制和生物的生存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从泡桐丛枝(Pa WB)植原体中获得的的3个同源蛋白TMK-a-1、TMK-a-2及TMK-b与已报道的小麦蓝矮(WBD)、洋葱黄化(OY-W)植原体的TMK-a、TMK-b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和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Pa WBPS TMK-b与WBD TMK-2和OY-W TMK-b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5.65%和99.03%;Pa WBPS TMK-a-1与Pa WBPS TMK-a-2的相似性为90.57%,且二者与WBD TMK-1和OY-W TMK-a之间的相似性为87.32%-94.26%;而Pa WBPS、WBD、OY-W三种植原体的TMK-a与TMK-b之间的相似性仅为22.22%-25.95%。构建了Pa WBPS TMK-b、TMK-a-1、TMK-a-2的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对Pa WBPS TMK-b、TMK-a-1、TMK-a-2 3种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经Ni-NTA柱纯化后,利用双酶法进行了胸苷酸激酶催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a WBPS TMK-b具有较高的胸苷酸激酶活性,为85.96±0.74 U·mg-1,而Pa WBPS TMK-a-1和TMK-a-2几乎没有胸苷酸激酶活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胸苷酸激酶在植原体繁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设计引物并 PCR扩增河北平山株系 PaWBPs 和江西吉安株系 PaWBJan 的 tmk 基因,直接和克隆测定tmk序列,利用DNAMAN,MEGA等软件进行序列多样性、序列变异、蛋白功能域、系统进化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 PaWBPs和 PaWBJan中克隆测序的93条和41条 tmk-a中,分别有52和24种不同的序列,tmk-a ORF 可被划分为2类,tmk-a-1为639 bp,tmk-a-2为627 bp,PaWBPs株系tmk-a-1与tmk-a-2序列条数的比值约为2.5,而PaWBJan株系为3.3; PaWBPs有5个相同的 tmk-a-1序列与 PaWBJan的一个 tmk-a-1序列及枣疯植原体 tmk-Y 序列完全一致。因多位点突变,PaWBPs含假基因比例达48.1%,PaWBJan的为41.7%; tmk-b基因为单一序列,两株系的 tmk-b核酸序列相似性为99.8%,编码蛋白仅有一个氨基酸差异。TMK-a和 TMK-b中都具有胸苷酸激酶的3个保守功能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泡桐丛枝植原体的2个株系的所有tmk-a序列都与枣疯植原体tmk-X和tmk-Y等聚为一个进化枝Ⅰ中;而tmk-b与小麦蓝矮tmk-2等聚为另一进化枝Ⅲ,基于tmk-b序列和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一致,tmk-b有助于植原体16Sr组水平的分类,而 tmk-a可用于植原体株系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析与揭示我国泡桐丛枝病发生区域扩散和流行规律, 科学制定病害防治策略与对策, 分别于2018年至2020年在我国4大泡桐分布区内选取37个代表性城市与乡镇调查点, 对泡桐丛枝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泡桐种类与栽植生境等进行了调查; 采集休眠病枝于室内水培萌芽和外植体组织培养, 并提取泡桐总DNA采用PCR与LAMP方法检测植原体?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4大泡桐分布区中黄淮海暖温区和西北干旱区是该病害发生的重病区, 而西南亚湿热区次之, 江南温暖湿润区受害最轻?多数情况下, 同一地区的城区与乡镇的总体发病率和危害程度存在一致性; 在一些泡桐人工林主栽区与传统重病区呈现出中幼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泡桐丛枝病病情指数与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除来自陕西省西安市楸叶泡桐组培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外, 其他不同泡桐种类和地区来源染病外植体的组培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93.3%~100%和52.1~76.9, 泡桐休眠病枝萌芽的植原体综合检出率为76.5%?因此认为我国泡桐丛枝病发生与危害的南轻北重差异受气候?寄主抗性以及种苗带菌等因子的影响; 研究结果将为针对不同生境的泡桐丛枝病制定综合防控策略与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植原体抗原膜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报道的泡桐丛枝植原体(Paulownia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PaWB)抗原膜蛋白(antigenic membrane pro-tein,AM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发病泡桐总DNA,经PCR扩增并成功克隆泡桐丛枝植原体am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mp基因由69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31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中登录的2个泡桐丛枝植原体的膜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amp基因91-604 nt部分序列(命名为ampd)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诱导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以纯化的带GST标签的AMPD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德国大白兔,制备了PaWB-AMPD抗血清。利用该血清,通过Western印迹、点印迹、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捕获PCR试验均能在发病泡桐组织中特异检测到泡桐丛枝植原体。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比对的目的和意义增氧能力是衡量增氧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增氧能力是指增氧机每小时使氧气在水中溶解的公斤数。本次比对试验的目的就是测定市场上的水车增氧机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的差别。检测结果的数据可以作为生产企业衡量自己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使用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政府部门了解现在市场水车增氧机生产水平作参考。由于  相似文献   
8.
增氧机是实现水产养殖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本装备,池塘养殖中使用率极高,为更好地反映能耗状况,本文选择三种不同机型的增氧机进行耗电量差异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使用增氧机,曝气式增氧机最为省电,其次是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则最耗电。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发表植原体质粒序列设计引物,经2次PCR扩增,获得大小不同的2段DNA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4种完整的环状质粒,分别是桑树萎缩植原体濮阳株系质粒(pMDPy)、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海南株系质粒(pPeVHn)、泡桐丛枝植原体山东株系质粒(pPaWBG33D)及苦楝丛枝植原体福清株系质粒(pCWBFq-2),其中pMDPy为首次测定,其质粒全长分别为3 833,3 943,3 843和3 913 bp,4种质粒皆编码5种蛋白,ORF1和ORF5分别编码复制相关蛋白(RepA)和单链DNA结合蛋白(SSB),ORF2-4编码未知功能蛋白.4种质粒序列的非编码区分析表明,ORF1和ORF2之间的非编码区存在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将4种植原体质粒全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植原体质粒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质粒与其他16Sr Ⅰ组的质粒聚为一个大的分支,与16S rDNA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这可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植原体质粒的结构与功能、寄主专化性和质粒基因变异及进化奠定基础,也可为基于多基因分类鉴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京怀柔区板栗黄化皱缩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怀柔板栗主要产区对中国板栗黄化皱缩病进行了2 a的系统调查,结果为发病村占94.7%2,009年和2010年发病地块依次为34.6%和35.7%,发病株分别为3.58%和3.77%,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0.0147和0.0149。病害分为发病初期、发病盛期、滞留期、稳定期和落叶期5个阶段,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检测植原体,检出率81.2%;在感病板栗林内采集到蝽类、叶蝉和栗斑蚜共11种刺吸式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