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农田防护林的林带走向问题,以往人们曾多次做过观测研究,结论也较一致。在林后15H处,当风向与林带的交角由90°减小到67.5°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超过2%;当交角减少到45°时防护效果减低1倍多。大多数的结果证明,当风向偏角在±30°以内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大。并据此得出结论,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垂直。 现在,农田防护林已经发展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农田林网化,建立防护林综合体系的阶段。农田林网的营造,有赖于沟、渠、路、林、村(点)、桥的有机结合,全面规划。这样,问题就产生了。我省农田排灌沟、渠由于地形及习惯的原因,一般均呈东西、南北方向交错排列,而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农田防护林的林带走向问题,以往人们曾多次作过观测研究,结论也较为一致。在林后15H处,当风向与林带的交角由90°减小到67.5°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超过2%;当交角减小到45°时,防护效果减低1倍多。大多数的结果证明,当风向偏角在±30°以内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大。并据此得出结论,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3.
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了探讨太湖平原农田林网对麦子、油菜的防护效果,并从而为该区营造农田林网的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0年—1982年间,在江苏省昆山县花桥公社顺扬大队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地概况顺扬大队位于苏州地区昆山县和上海市青浦、嘉定两县的交界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总面积2089亩,7个生产队,932人.1974年以来,结合农田水利和居民新村的建设,植树造林,初步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观测田块位于该大队中部的两个林网网格内(图1),分别属于第1和第5生产队,基本达到品种一致,播期、播量一致,肥培管理和前在作物相同.观测林带的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和中国林学会于1982年10月9至14日在江苏江都县联合召开全国林业气象学术讨论会.会议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代表118名,这是  相似文献   
5.
杉木根际萌蘖条是影响杉木高生长的关键.采用简便易行的地膜覆盖除萌法,抑制了萌蘖条的蔓延,促进了杉木生长.  相似文献   
6.
国家科委林业组委托江苏林业科学研究所和山东林业科学研究所于1965年2月22—26日在天津市联合举行了全国盐碱地林业利用及其改良土壤效能中心问题研究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江苏、山东、河北、新疆、山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区的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站和有关农林高等院  相似文献   
7.
梅原产于我国。据《礼记内则》记载:“桃诸、梅诸、卵盐。人君燕所食也。”这里所谓“诸”,是盐藏的果子,意思为古代的君王喜食盐藏的桃和盐藏的梅。由此可知梅在我国至少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至珠江三角洲一带,江河纵横,湖泊众多,素称水网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热丰富,生长季节在200天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但农业生产仍以单一的小农经济结构为主,对建立农林结构的农田生态系统,并未得到人们的足够认识。水网地区的气候资源得天独厚,但它主要受季风控制,气候多变不稳,灾害性天气频繁,如春季的倒春寒、秋季的低温冷害,是水网地区后季稻产量不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露、霜、雾是在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超过饱和时,出现的一种凝结现象.其中露.霜是水滴或冰晶在地表或物表面上的凝聚体.而雾则是悬浮在地面上空的水滴或冰晶的凝聚物.对降露、降霜、降雾的测定,国外曾有过报道,但在农田林带(网)的环境下对降露、霜、雾的影响国内尚未见介绍.我们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即选硬纸板若干张,先用刀切成10×20厘米的长方形,对折,再在中心用刀切成5×5厘米的空心方块,使成25个平方厘米的面积(如图所示).纸板上下与边缘涂以石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平原地区正在建设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了从总体上阐明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而不是一两条林带的防护效益,我们参照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防护林室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我们测点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于1980年5~6月在丰县宋楼公社渠坑大队进行了林网网格总体效应的观测.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