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30、35cm的笋,待预处理后作为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竹笋地上部分高度10~30cm范围内,套袋能降低竹笋中单宁、维生素C、粗蛋白的含量;套袋栽培的竹笋中粗纤维含量比自然生长的竹笋中的粗纤维含量约低10%以上,氨基酸总量也高于自然生长的竹笋。  相似文献   
2.
Ca2+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信号物质,参与许多逆境下生理信号的转导.植物干旱胁迫下产生的Ca2+信号,可通过与钙调蛋白等钙受体结合,放大信号并进行震荡传递,以此调节气孔关闭及活性氧的产生(Knight et al.,1997;Shinozaki,1997;宗会等,2001),作出抵御逆境的有利反应.外源Ca2+能通过钙受体-三磷酸肌醇途径与植物体内钙信号产生偶联,从而发挥其生理调节作用(Han et al.,2003;Tang et al.,2007).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南方重要经济树种,但生长进程中特别是秋季笋芽分化期经常会遭遇季节性干旱,致使毛竹的生长和竹笋的产量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室内不同茶树品种净光合速率及其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茶树品种为试材,测定了5月底温室内茶树的光合日变化。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温室内处于一个弱光高温的环境。5个品种光合日变化表明,浙农139与乌牛早、龙井43在8:00-14:00的光合速率有极显著的差异;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出现单峰型和双峰型,迎霜呈双峰型日变化,其出现午休的现象是茶树自身生理节奏的体现;在弱光高温环境下,温度在35℃以上时茶树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这种抑制是温度影响下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柠条裂解产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柠条裂解机理以及在特定温度下裂解产物的结构特征,文中以柠条为原料研究其裂解过程的产物分布,并利用氮吸附法、GC/MS等方法分析500℃条件下的裂解产品。结果表明:柠条炭产率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柠条炭中固定碳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柠条炭具有较高的全N(2.5%)和灰分含量(14.1%),比表面积为265m2/g,其中介孔占56%。XRD、FTIR分析显示柠条炭已具有一定的构造,其表面具有羰基、酯基、醚等各种官能团。GC/MS定性分析得到,柠条焦油中共检出8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91.3%,其中脂肪族化合物54种,相对含量52.9%,芳香族化合物有31种,相对含量38.4%;焦油中相对含量大于3%的化合物有杂氧环十七烷、4-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棕榈酸。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筋竹属植物的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以及在基因工程如核酸提取、cDNA文库构建和目的基因的分离及鉴定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筋竹属育种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用137Cs γ射线辐射6种地被竹的竹鞭或组培苗,进行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选低剂量处理对幼芽萌动期没有影响,高剂量处理推迟幼芽萌动期。5、10Gy处理的竹笋破土期没有发生变化,20Gy处理只有翠竹的竹笋破土出苗。翠竹对辐射的耐受性较强,其组培苗致死剂量为20~30 GY,对于菲白竹的组培苗,致死剂量不大于20GY;阔叶箬竹竹鞭的致死剂量在10~20Gy之间,其他3种地被竹的致死剂量均超过80Gy。翠竹、阔叶箬竹、美丽箬竹等辐射后形态没有明显变化,鹅毛竹在5、10Gy的剂量处理下叶片出现了花条纹。  相似文献   
7.
黄连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能源植物,通过对黄连木苗期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各生长性状的调查,探讨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根>枝>叶,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差异不大,地上部分生物量略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与所调查的8个性状都存在着正向相关。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综合分析表明,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地径、苗高、冠幅、叶面积等因素。根幅、主根长等其他因子也表现明显正向效应,是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构成因素。因此,培育黄连木壮苗,只有通过综合各个性状,促进地上和地下部分协调生长来实现。本研究建立了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南方立地条件下的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联合固氮机理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固氮是生物固氮的3种形式之一,也是当前生物固氮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联合固氮作用在各种非禾本科植物上陆续被发现,一些经济价值高的木本植物联合固氮成为固氮研究中的热点。介绍了主要的联合固氮菌种类;探讨了固氮系统形成及信号传导机理;综述了联合固氮研究在分子生物学上的进展等;详细叙述了木本植物联合固氮研究的现状;展望了未来联合固氮研究的前景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不同引进地被竹种光合生理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6个国外引进的地被竹种光合生理特征,掌握引进地被竹种的栽培特性,丰富园林地被植物资源,为观赏地被竹种的高效培育和园林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掌叶笹竹、熊笹竹、多枝笹竹、青丝赤竹、大笹竹和白纹椎谷笹竹为试验材料,用Licor-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量叶片的即时光合作用、光响应和CO_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6个竹种中,白纹椎谷笹竹、青丝赤竹和大笹竹的即时光合作用显著强于熊笹竹和多枝笹竹;(2)光响应结果显示,白纹椎谷笹竹和青丝赤竹具有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低光补偿点(LCP)和普通饱和点(LSP),掌叶笹竹和大笹竹具有高Pmax、低LCP和高LSP,熊笹竹和多枝笹竹则表现为低Pmax、高LCP和普通LSP;(3)CO_2响应结果显示,青丝赤竹和白纹椎谷笹竹具有较高的CO_2饱和最大光合速率、羧化速率和较低的CO_2补偿点、饱和点,熊笹竹和多枝笹竹具有较低的CO_2饱和最大光合速率、羧化速率和较高的CO_2补偿点、饱和点。因此,青丝赤竹和白纹椎谷笹竹光能、CO_2利用率较高,可以在光照较弱的区域栽植;掌叶笹竹和大笹竹光合能力强,且适生区域较广;熊笹竹和多枝笹竹光合能力弱,应利用设施栽培以满足园林、盆景等小范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取得茶树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最优测定方法,以4个茶树品种的不同器官为材料,比较和讨论了不同器官间和品种间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对Tris-HCl缓冲液不同pH值的条件下提取的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分析比较,得出缓冲液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4个茶树品种的最适宜pH值。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值对茶树顶芽、当年生叶、2年生叶以及根系的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并且均以缓冲液pH值为7.0时得到的酶活性较高。4个器官的GS活性基本上是随缓冲液pH值的升高而增强,并且在pH7.0和7.5时处于较高水平;4种器官的GOGAT活性则是随pH的升高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当年生叶和2年生叶片的GOGAT活性在pH6.0时最低,之后开始上升,根系和顶芽则是在pH6.5时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缓冲液pH7.0是研究4个茶树品种4个器官氨同化酶活性的最优pH值。品种间GS活性差异显著,GOGAT活性差异极显著;器官间GS和GOGAT活性差异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