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当前我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西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对策,以期推动该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银白杨和藏川杨等3种杨树的休眠枝和新梢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种类的离体培养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初代培养的成活率表现为藏川杨>银白杨>新疆杨;增殖培养的增殖系数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生根培养的生根率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移栽成活率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杨树初代培养基配方中则以MS+2.0mg/LBA+0.5mg/LNAA效果最好;MS+BA0.5mg/L+NAA0.1mg/L为新疆杨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银白杨和藏川杨均以MS+BA1.0mg/L+NAA0.1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中,新疆杨、银白杨以1/2MS+0.2mg/LIBA最好,藏川杨以1/2MS+0.5mg/LIBA最好。  相似文献   
4.
几种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大袋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选用几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河南商丘地区对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进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omolt IkI-7899、Alsystin这三种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记载有害植物类29目53科240种,其中外来有害生物或原产地是中国以外的种类有29科93种,占此次普查记载种类的38.75%。我国林业有害植物发生面积162.10万hm~2,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的8.54%。本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林业有害植物的主要种类、分布范围、危害类型,为科学制定防控对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对林下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掌握最佳使用剂量,对其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1 800~2 400 g/hm2对杂草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且对长白落叶松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掌握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2014—2017年,在常年监测基础上,以危害为导向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共确认有害生物有效种类6 201种,发生总面积1 896. 63万hm^2。笔者从分类系统、发生危害情况等方面对种类变化进行分析,对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为科学调整防控对策,及时制定防治规划,有效开展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花曲柳窄吉丁分布与管理现状、寄主植物状况、适应性与抗逆性、传播渠道、天敌分布状况与制约能力、危害状况与影响、检疫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并按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其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害虫风险性R值为2.07,在我国属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提出了加强白蜡树种引种监管和检疫检验、重视本土白蜡树种的抗虫作用、加强监测调查等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林业有害生物与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及森林灾害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胁迫指标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特殊性,指出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健康因素对系统影响的"放大器",是系统出现问题的"指示剂",并用该指标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我国森林类型进行了分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森林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析3S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首先从有害生物灾情测报、监测管理、数据的存档与管理、决策与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阐述了目前3S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其次,展望了未来研究的3个方向,即监测评估有害生物的遥感影像预处理研究、有害生物发展时空动态模拟和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成效预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