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1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半空间中一近表面、裂纹取向任意的周期裂纹阵对 SH 波的散射场。利用周期性的条件.将问题归结为一个典型条带中含单个裂纹的问题,导出了以裂纹张开位移为未知函数的奇异积分方程。给出了零阶反射系数 R_0,半空间表面位移ωs和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随入射波的波数及问题的几何参数的变化关系。能量平衡关系的符合及低频情况下与一个简化模型的比较结果证明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理想弹塑性介质中在小范围屈服的条件下静态Ⅲ型裂纹塑性变形的解析解建立了一个热源模型.由这个热源模型得到了裂纹尖端附近温度场的积分表达式.详细研究了温度场和加载速率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在快速加载的条件下,裂纹尖端附近的温升有r~(-1)阶的奇异性.当加载速率一定时,求出了裂纹尖端温升的上限的一个简单表达式.给出了温度场的数值计算结果及实际测量结果,其符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各向异性介质中III型半无限长裂纹的匀速扩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三维空间中共面周期裂纹阵对正入射时间谐和平面弹性波的散射问题.散射波由无穷多个振型[M,N]~T和[M,N]~L,M,N=0,1,2……,迭加而成,但只有有限个振型是行波.当裂纹面为矩形时,在P波正入射的情况下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的可靠性由能量平衡关系所证实.详细研究了[0,0]阶反射系数R_0~3与入射波的波数的关系.对细长的矩形裂纹,R_0~3趋于相应的二维问题的解.求出了沿裂纹周界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当波数趋于零时,其结果与相应的静态问题进行了比较,符合的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再访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异常行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LeeLHN的有限变形弹-塑性连续体的最小加速度原理为基础,对理想弹-塑性材料的两端铰支梁受矩形脉冲载荷作用时的动力行为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到了梁的动力响应的异常现象,通过详细分析整个响应过程各个阶段梁的轴力、  相似文献   
6.
用裂纹张开位移全场拟合法求应力强度因子-边裂纹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一组给定的的裂纹张开位移(COD)资料求应力强度因子(SIF)的好方法应具有以下特征:(1)这个方法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知的COD信息;(2)数值计算只包含位移量;(3)后处理简单;(4)所得到的SIF的误差可由COD资料本身的误差来估计。该文将求内裂纹SIF的COD全场拟合法扩充应用到边裂纹问题,该方法具有上述优点。对几种典型的边裂纹用边界元法得到的COD资料,用这种方法得到了可靠性高、一致性好的SIF,其计算精度与所用的COD资料的平均精度具有相同的量级。  相似文献   
7.
用复变函数中的Cauohy积分公式求出了理想弹塑性材料中小范围屈服条件下Ⅲ型裂纹准静态扩展时裂纹线上塑性区尺寸x_p与应力强度因子K_m的关系式。利用这个关系式将Rice[1]根据临界塑性应变准则建立的x_p(l)的积分方程,l为裂纹扩展量,化为阻力曲线K_R(l)的积分方程.采用文献[2]中的方法得到K_R(l)在不同临界塑性应变下的数值解.结果表明K_R随l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最后达到裂纹准静态定常扩展所需要的常数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Laplace变换、Wiener-Hopf和Cagniard-de Hoop方法求解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一半无限长Ⅲ型裂纹突然以匀速扩展的问题.给出了瞬态的位移场和运动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三维空间中共面周期裂纹阵的静态摩力强度因子。首先提出了问题的格林函数,然后求得以裂纹张开位移为未知量的积分方程组。对于矩形的Ⅰ型裂纹,进行了数值计算。在几种情况下与其它解进行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将边界元方法用于分析二维复合材料结构的自由振动模态,利用特解处理体积力(惯性力)仅需静态基本解就可求解问题,对一各向同性悬臂梁,用该法得到的结果与用有限元或各向性边界元法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但该法可解各向异性问题,对层状复合材料简支梁,用该法得到了数值结果与用一维层状复合材料梁的理论解的比较表明,当结构的长厚比大于20时,二者符合得很好,当结构的长厚比小于20时,一维层状材料梁的理论将产生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