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数理化   20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弹倾斜撞击带盖板炸药引发爆轰的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二级轻气炮发射圆柱形、球形钢射弹以不同的角度撞击带不同厚度钢盖板的 TNT/RDX(40/60)炸药,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引发炸药爆轰的阈值射弹速度。可以用vd~ (1/2)=(1 +k)[A+Bh/(dcos)]描述临界引爆条件。对于带钢盖板的TNT/RDX(40/60)炸药,A= 3.33.B=5.34;圆柱形平头射弹撞击,k/75,球形射弹撞击,k0.5+0.2(1/cos-1)。由 此,本研究将Jacobs 引爆判据推广到了斜碰撞条件。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一点引爆的塑料粘结炸药(HMX/TATB=87/7)球壳中长程绕射爆轰波传播实验。针对实验结果给出一种简便的近似计算方法,它能准确地重现炸药球壳中长程绕射爆轰波的非理想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3.
JOB-9003和JB-9014炸药平面爆轰驱动飞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灵敏度激光速度干涉仪(VISAR)测量了JOB-9003和JB-9014两种炸药平面一维爆轰驱动飞片的速度历史,比较了二者的做功能力;并用DYNA2D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有JO-9159炸药的条件下,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JB-9014炸药的做功能力可以达到JOB-9003炸药的75.0%;无JO-9159炸药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JB-9014炸药的做功能力约为JOB-9003炸药的71.2%  相似文献   
4.
将铝、铋、铟、铬、铜、金、银七种金属在K_s玻璃基片上真空蒸镀成十二种厚度的薄膜,接受Q开关钕玻璃激光束的照射。激光脉冲宽度为70ns,在直径为10mm的面积上最大照射光能为2.2J。用10mm直径的X轴切割石英晶体压电传感器测量激光激励的应力波。本文叙述了峰值应力与薄膜材料、厚度以及光通量的关系,并对实验结果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低冲击下固体炸药延迟起爆(XDT)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连续低冲击加载炸药的双隔板实验,采用X光透视摄影方法,观察到了JO 9159炸药延迟起爆(XDT)现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加载炸药实验的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炸药延迟起爆机理和发生条件。结果表明,JO 9159炸药延迟起爆(XDT)现象的起爆时刻比正常冲击起爆(SDT)要滞后大约十几微秒以上,且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对炸药重复冲击加载作用和炸药在加载作用下的敏化程度是控制XDT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钝感炸药直径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钝感炸药爆轰波的传播与波阵面曲率密切相关 ,为研究这种非理想行为 ,通过光电联合测试方法测量了常温下直径为 10、12 .5、15、30mm的钝感药柱的定态爆速和波形 ,根据拟合的爆轰波形 ,分析了波阵面法向速度Dn与当地曲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定态爆速随药柱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当较小时 ,Dn只与有关 ,当较大时 ,Dn不仅与有关 ,而且还与药柱直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种尺寸全电极式的x切割石英压力计,测量了自由入射面加K_8玻璃窗口两种状态下不同厚度(0.5~4.0mm)铝靶背面的应力应变过程。入射激光波长1.06μm、脉宽20 ns、平均功率密度10~7~10~8W/cm~2、会聚光斑直径8mm。结果表明:激光脉宽不变时,能量密度I愈大,应力波峰压σ_(max)愈高,σ_(max)∝I~2;当I=3~7J/cm~2时,应力波峰值压力与传播距离x的定标关系为:σ_(max)∝x~(-(1.02~1.29));测得应力波形状与解析计算相吻合,证实了在上述光强范围内激光在铝靶中产生应力波的热弹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几何相似的三种尺寸的半球形塑料粘结TATB炸药系统。进行了驱动铜飞层和冲击有机玻璃靶的模比(或相似)实验及二维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这种炸药系统散心爆轰波相对强度增长的行为。结果表明:在小尺寸情况下,炸药的爆轰性能明显偏离比例律(scaling law),但偏离并不很大;对于工程应用爆轰装置的精细计算,若采用不考虑化学反应的爆轰产物经验状态方程,需要用不同的状态方程参数描述不同尺寸炸药系统的行  相似文献   
9.
安徽铜陵、南陵地区铜矿资源丰富,古代矿冶遗址数量众多,最早可追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各遗址遍地分布的炉渣、炉壁等矿冶遗物,为研究中国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安徽铜陵、南陵地区古铜矿冶遗址的炉渣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XRD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炉渣样品的物相以铁橄榄石、辉石、钙铁辉石为主,伴有石英、方石英、磁铁矿等矿物,符合炼铜渣的物相特征。根据炉渣的SiO2,CaO和Fe2O3的含量,可将51个炉渣样品分为三大类:Ⅰ类炉渣、Ⅱ类炉渣和Ⅲ类炉渣。其中,Ⅰ类炉渣钙、硅、铁含量较高,其CaO含量远高于Ⅱ类和Ⅲ类炉渣,为铁硅钙系。相较而言,Ⅱ类炉渣为高铁系,其Fe2O3含量明显高于Ⅰ类和Ⅲ类炉渣;Ⅲ类炉渣为高硅系,其SiO2含量较高,钙、铁含量较低。所有炉渣样品的铁含量均高于普通熔炼渣,结合其物相分析结果,可推测全部炉渣为冶炼渣。Ⅰ类、Ⅱ类炉渣的Ca和Fe含量呈现很强的负相关性,且波动范围很大,显示二者的含量并非人工调控,更可能是来自矿石中的天然成分。据此可以推测,本地区的早期工匠可能尚未认识到含钙和含铁助熔剂的作用,没有掌握不同类型铜矿石的配矿技术。SEM-EDS的分析结果表明,炉渣中的金属颗粒夹杂以冰铜、红铜和砷铜为主,表明该地区同时存在红铜和砷铜的冶炼活动。不同品位的冰铜颗粒大多来自不同遗址,尚没有在同一遗址发现较多品位依次升高的冰铜颗粒,因而难以确认冰铜熔炼环节的存在,不能证明上述遗址是否已采用了“硫化铜矿-冰铜-铜”的冶炼技术。所发现的冰铜颗粒,可能是采用硫化铜矿死焙烧工艺或混合矿原料冶炼的结果。铜陵夏家墩遗址炉渣中砷铜颗粒的存在,表明该地区早至西周时期,很可能已掌握了采用共熔还原法冶炼砷铜的技术。相关研究结果,对探讨砷铜技术的起源和传播,以及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组织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用阳离子型乳化剂(CTAB)和非离子型乳化剂(AEO-9,AEO-3)进行复配,通过预乳液剪切技术,结合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得透明、稳定、粒径分布窄、且粒径小于30nm的改性纳米氨基硅油乳液.实验发现,该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9%(质量分数);乳化剂m(CTAB)∶m(AEO)为1/3~2;AEO-9∶AEO-3为1∶1;预乳液剪切时间为15min.透射电镜测试表明,制得乳液的乳胶粒子呈规则的球形,分布均匀,与光散射粒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所得乳液室温下储存6个月,乳液稳定性不变.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乳液对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