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数理化   17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钕对Mg-5Al-1Si高温蠕变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不同Nd含量对Mg-5Al-1Si镁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影响, 对析出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Mg2Si呈粗大的汉字状, 分布在晶界的周围, 在受到应力时, 这种汉字状相与基体的界面处易产生微裂纹, 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 在Mg-5Al-1Si合金中加入微量的Nd以后, 合金的组织得到明显的细化, 并使Mg2Si强化相形貌由粗大的汉字状转变为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 由于显微组织的改善, 使得Mg-5Al-1Si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 并明显的改善了Mg-5Al-1Si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3NaBH4/ErF3复合储氢材料, 并研究了其相结构和储氢性能. X射线衍射(XRD)显示, NaBH4和ErF3在球磨过程中未发生反应; 同步热分析(TG-DSC)测试结果表明, 3NaBH4/ErF3体系在420℃开始放氢, 比相同测试条件下纯NaBH4的放氢温度降低了约100℃, 放氢量为3.06%(质量分数). 压力-成分-温度(Pressure-Composition-Temperature, PCT)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3NaBH4/ErF3复合储氢材料在较低的温度(355~413℃)及平台氢压(<1 MPa)下即拥有良好的可逆吸放氢性能, 最高可逆吸氢量可达到2.78%(质量分数), 吸氢后体系重新生成了NaBH4相. 计算得吸氢焓变仅为-36.8 kJ/mol H2; 而放氢焓变为-180.8 kJ/mol H2. NaBH4在ErF3的作用下提高了热动力学性能, 并实现了可逆吸放氢.  相似文献   
3.
富镧稀土对消失模铸造B319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差分扫描量热仪(DSC),电镜及金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RE对消失模铸造B319铝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失模铸造条件下,0.15%RE可使B319铝合金的硅相得到较好的变质效果。但当RE>0.2%时,会出现富稀土的粗大块状金属间化合物La3Al2Si2,而对机械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Fe/Mn=1.2时,消失模铸造组织中存在中国文字状的α-Fe和针状β-Fe铁相以及Al2Cu相。AlCu相可以离异共晶的形式析出,β-Fe及Si相均可以作为Al2Cu相的形核基底。而在金属型铸造组织中,铁相则完全以铁状的β-Fe形式存在。研究还表明,0.02%Sr变质使B319合金共晶转变温度下降了7℃。而RE的加入会使合金的共晶温度升高,采用0.2%RE对B319合金进行变质处理,其共晶温度从570.0℃升高到了572.0℃。  相似文献   
4.
采用变质处理大大减弱了CH13钢枝晶组织的元素偏析 ,使未变质CH13钢中的晶界碳化物得以消除 ,CH13钢的冲击韧性大大提高。通过热力学计算及二维点阵错配度计算 ,并采用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等手段 ,证实Ce2 O3型稀土夹杂物可作为CH13钢中初生奥氏体的异质核心 ,细化枝晶组织 ,减弱合金元素偏析  相似文献   
5.
变质CH13钢中Ce2O3异质核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变质变质处理大减弱了CH13钢技晶组织的元素偏析,使未变质CH13钢中的晶界碳化物得以消除,CH13钢的冲击韧性大大提高,通过热力学计算及二维点阵错配度计算,并采用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等手段,证实Ce2O3型稀土夹杂物可作为CH13钢中初生奥氏体的异质核心,细化枝晶组织,减弱合金元素偏析。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AM50力学性能及高温蠕变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对Y和富La稀土对镁合金AM50微观组织、铸态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AM50中加入Y和富La稀土能有效地细化晶粒,由于显微组织的改善,使得AM50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并明显地改善了AM50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填加稀土可以在AM50合金晶界处生成稳定的铝稀土化合物,可以明显提高镁合金AM50的常温及高温(150 ℃)力学性能.与加入富La稀土的AM50相比,加入Y提高力学性能及蠕变抗力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DTA)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砂型差压铸造和金属型Mg-10Gd-3Y-Zr合金的组织和固溶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与金属型相比,砂铸Mg-10Gd-3Y-Zr合金的晶粒明显粗大,而第二相含量则相对较少;冷却速度不仅影响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同时也影响了合金随后的固溶行为.金属型条件下,500℃× 8 h的热处理已使第二相达到完全固溶,而砂型铸造合金则需525℃×8 h的高温固溶才能使第二相溶解完全.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熔盐法合成了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Cu2Mo6S8-nSen(n=0,0.5,1.5),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测试(CV),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EIS)为研究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Cu2Mo6S8-nSen正极材料仍然是Chevrel相结构,材料结晶良好,粒径小,由于Se原子掺入,使得点阵常数变大,更有利于镁离子嵌入/脱嵌。电化学测试表明,掺入Se原子,材料比容量略有提升,达到103.5 mAh.g-1;循环伏安曲线在0.5~0.8 V区域的峰形发生了显著变化,曲线上氧化还原峰对称性更好;材料的室温循环性和可逆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近期发表的工作中曾经指出,固体表面对填隙氢常施加泡利排斥作用,造成H原子性质的改变,增加其化学活性。简称为‘填隙H的泡利激活’。本文目的是进一步定量地确认这一激活的真实性。着重说明,泡利激活产生填隙H的诱导电矩,它对催化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首先以简单双原子分子为例详细说明,形成分子共价键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即两原子密接时,必须满足‘基态能量趋同’和‘宇称匹配’(两个原子波固有的空间反演对称性相互适配)的要求。进而论证,泡利激活的表面填隙H充分满足这两个条件,原因是填隙H的诱导电矩对外来参与成键的原子(分子)的空间取向和能量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本文严格论证,正是这种双重调制作用,使两个原子在碰撞时刻的基态能量必然趋同,同时达到宇称匹配。我们还强调, 固体表面孔穴的尺寸必须和填隙H原子半径相匹配,才能保证泡利激活机制的成功运作。由此提供了对指定的化学反应如何选择催化剂的明确标准,这在应用中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将此泡利激活机制应用于一个实际而简单的化学反应,对以镍( )为多相催化剂合成二氢化镁 做出计算和定量分析。具体说明在这一反应中选择有效催化剂的办法。形象地演示了,正是泡利激活填隙H电矩的双重调制作用促成了共价键 的形成。从而在理论上确认了泡利激活催化机制的合理性。本文最后提出一些预期的结论,期待得到实验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导电高分子在金属防腐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导电高分子用于金属防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探讨了其相关的防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