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的制备及其生长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离心方法 制备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的方法 ,通过改变离心速度比较不同的离心力对PLT富集的影响分析全血和APG中5种生长因子浓度.方法 对13例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患者行APG治疗.取11例自身外周静脉血,分别用3种离心速度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A组(n=6)先以529×g离心4 min,再以854×g离心6 minB组(n=5)先以313×g离心4 min,再以1252×g离心6 min;C组(n=5)先以176×g离心5 min,再以1 252×g离心5 min.将离心后制得的PRP与凝血酶.钙剂以101混合凝固后制备APG,用于患者皮肤溃疡的治疗.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各组全血和PRP中PLT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血和APG中PDGF.BB、VEGF、IGF.1、EGF和TGF.a1 5种生长因子浓度.结果 A组PRP中PLT数量为(779.67±352.39)×109/L,较全血的(263.50±76.63)×109/L提高(2.98±1.4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回收率为51.5%±22.2%.B组PRP中PLT数量最高,为(1363.80±919.74)X 109/L,较全血的(232.80±127.99)×109/L提高(5.91±2.0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回收率为75.2%±21.0%,明显高于A组(P<0.05).全血和APG中PDGF-BB、EGF、IGF-1以及TGF-a.浓度分别为(145.94±133.24)、(503.81±197.86)pg/mL,(160.73±71.10)、(265.95±138.43)pg/mL,(14.54±35.34)、(110.56±84.36)ng/mL,(3.31±2.27)、(5.67±4.8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浓度升高,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数转换后的PLT数量与PDGF-BB、TGF-a1浓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7和0.437(P<0.05).13例患者共行18次APG治疗,其中9例治疗12周溃疡愈合,愈合率为69.2%;10例窦道愈合,愈合率为83.3%.结论 以313×g离心4 min,再以1252×g离心6 min是制备PRP的最佳方法 ;APG中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全血;PLT数量与PDGF-BB、TGF-a1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对db/db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b/db组)和恩格列净治疗组(Empa组,恩格列净10 mg·kg-1·d-1灌胃),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3个月,检测血清生化、炎症因子等指标;病理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分子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db/db组相比,Empa组空腹血糖、HbA1C、血脂、血清IL-1β、IL-18及ACR明显降低(均P<0.05),病理染色显示Empa组肾小球固缩、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改善,Empa组肾脏组织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恩格列净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GSDMD细胞焦亡信号通路而改善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昏迷25例,同时设西药对照组(胞二磷胆碱组18例,精制脑组织液组20例)与之对比.经统计学处理,醒脑静注射液组疗效明显优于胞二磷胆碱组(P<0.01),与精制脑组织液组疗效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仍略高于精制脑组织液组,证明中药制剂在治疗脑出血方面具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浓度棕榈酸对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α亚型(GR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有10%小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正常肝细胞株L02。1.0×105细胞接种到6孔板中,并用含有200 mmol/L棕榈酸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72 h,24 h换液1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定量分析GRαmRNA。结果:高浓度棕榈酸培养72 h后,肝细胞内GRαmRNA水平是对照组(用含10%、不含脂肪酸牛血清白蛋白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72 h)的1.67倍。结论:高浓度棕榈酸可以刺激肝细胞GRα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6.
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股动脉的主要分支为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一般由股深动脉发出,变异较少.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尸时,发现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人群对氧磷脂酶1(PON1)L55M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合并空腹血糖升高(FHG)及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关系,及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和病变范围的相关关系。方法284例受检者据空腹血糖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正常对照组(90例)、CHD组(86例)、CHD+FHG组(62例)、CHD+T2DM组(46例),进行SNPs序列测定入选人群PON1 L55M基因并分析。结果广东地区汉族人群PON1 L55M基因存在多态性,L等位基因频率为0.86。3种基因型(LL,LM,MM)在4组中无明显差异。L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病变血管数目和病变范围中无明显差异(Х^2=0.56,P=0.758;Х^2-0.11,P=0.743)。结论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ON1 L55M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以L型为主。PON1 L55M基因多态性与是否发生空腹血糖升高或糖尿病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诊断抑郁症的传统方法是通过面对面的评估和交谈.但是,许多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不愿意在早期阶段就医,从而使病情恶化.为了在早期判断抑郁症患者的情况,提出一种利用社交媒体文本信息的时间序列特征和多示例学习的检测模型,考虑到抑郁症状不会立即出现,所以时序样本的使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使用无监督LSTM提取时间序列特征,训练分类器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个Liddle综合征家系上皮细胞钠通道编码基因SCNN1B及SCNN1G的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2个临床诊断为Liddle综合征的家系,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上皮细胞钠通道β亚单位编码基因SCNN1B和γ亚单位编码基因SCNN1G第13外显子,产物直接DNA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例1 SCNN1B基因第13外显子的扩增片段经双向测序显示第564密码子存在CGA-TGA(R-X)杂合无义突变,其家系成员均未发现这一基因突变;例2 SCNN1G基因第567密码子存在CAG-TAG(Q-X)杂合无义突变,2个家系成员携带此突变基因,这一突变位点尚未在国内外报道过,50名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此突变基因.结论 对临床诊断的Liddle综合征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及早期筛查出家系中的其他患者.编码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钠通道γ亚单位基因SCNN1G第13外显子第567密码子CAG-TAG(Q-X)杂合无义突变可能会导致Liddle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或者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来自同种异体大鼠的MSCs,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DM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糖尿病大鼠组(MSCs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并行环孢霉素A灌胃的糖尿病大鼠组(MSCs+CsA组)。分别于造模前、成摸时和移植细胞后7、14、28天时检测OGTT和体重;每周固定时间测一次随机血糖;处死大鼠前从心脏取血测胰岛素;移植细胞后7、14和28天时,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移植MSCs后7天和14天都可在MSCs组和MSCs+CsA组大鼠胰腺的血管内及其周围、胰腺外分泌组织和/或胰岛内发现Brdu阳性细胞。移植MSCs后14天MSCs+CsA组OGTT的2h血糖值较DM组有下降趋势(P=0.069);三组糖尿病大鼠间胰岛素水平和体重无明显差异;移植MSCs未使MSCs和MSCs+CsA组胰岛中增殖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通过左心室注入的大鼠MSCs可以迁移到损伤的胰腺组织中,植入的MSCs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不显著,不能证明能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也未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在胰岛损伤高峰期移植细胞,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