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发性多软骨炎(VelapsingPolychondritis,RP),为临床少见疾病,1986~1996年作者收治3例,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1.1 例1 女,62岁,声嘶、咳嗽、闷气9个月,呼吸困难8d,急诊气管切开后入院。查:体温正常,血压19/13kPa,呼吸困难Ⅰ~Ⅱ度,甲状软骨有压痛,会厌、室带、喉室、声带粘膜高度水肿充血,杓关节活动差,吸气时声门呈小孔状。喉活检:喉炎性息肉。心电图:心肌呈缺血性改变,血沉30mm/h,尿蛋白(+)。入院第10d,行气管镜检,见气管粘膜高度水肿增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312例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49例)和冠心病组(16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430.47±99.6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97.31±62.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尿酸水平无关。结论高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在较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可能非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环吡酮胺罗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标记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值,探讨口腔鳞癌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88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的podoplanin表达;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口腔鳞癌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癌周、癌内)。结果: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内淋巴管小而闭锁,癌组织周围的淋巴管大而扩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淋巴管密度(14.270±4.61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450±2.4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周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或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临床应用顺应性.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组)和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对照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结果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总有效率(CR PR)为51.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31周;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C总有效率(CR PR)为44.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周.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的Ⅰ-Ⅱ度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外周静脉炎、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主要毒副反应是手足综合症和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为47.8%和30.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奥沙利铂(艾恒)联合希罗达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安全性较好,毒副反应较低,应视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案.希罗达具有口服、方便、相对安全且无需滴注泵的特性,在临床应用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瘦素基因多态性与青年人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对9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105例青年血压正常者和86例老年高血压者的瘦素基因G-2548A位点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分析比较三组人群该基因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 青年高血压组AG/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青年正常对照组(P<0.05);青年高血压组AG/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中老年高血压病例组(P<0.05).结论 青年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青年正常组和中老年高血压组,瘦素基因启动子G-2548A多态性可能与青年人高血压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高岭  郁飞  王均乐 《西部医学》2011,23(12):2423-2425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患儿尿中24小时尿锌、铜的含量变化以及肾小球疾病损伤程度与尿锌、铜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42例肾小球损伤患儿以及65例正常对照组24小时尿锌、铜含量。结果肾小球损伤患儿尿锌、铜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肾小球疾病尿蛋白电泳两条带以上组较两条带组之间尿锌、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24小时尿铜、锌在肾小球疾病时排除量明显增加,尿锌、铜的含量可作为肾小球损伤的辅助诊断标准,同时提示补充和调整微量元素对肾小球损伤患儿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诊断抗原(diagnostic antigen)P-29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包虫病患者体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公共数据库检索出细粒棘球蚴诊断抗原P-29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诊断抗原P-29基因,将其重组到pGEM-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出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诊断抗原P-29基因,测序表明该片段由717bp组成,与已发表基因核苷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100%,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克隆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诊断抗原P-29基因序列,可做为包虫病重组抗原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F-1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鉴定,为重组疫苗研制的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重组目的蛋白及融合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分别免疫昆明小鼠获得抗血清,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成分及其程度.结果重组目的蛋白EF-1和融合蛋白GST/EF-1免疫小鼠后均诱发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实验组血清与对照组血清抗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蛋白和融合蛋白免疫两组小鼠所得血清的抗体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的蛋白EF-1和融合蛋白GST/EF-1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羊源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相关指标,分析此模型的相关指标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的异同。方法分别用牛、羊Ⅱ型胶原蛋白免疫动物,比较两组免疫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肿胀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的榆测和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羊Ⅱ型胶原蛋白成功诱导出关节炎模型,与牛Ⅱ型胶原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在造模成功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大鼠关节发病时间、关节肿胀达高峰时间及肿胀程度均早于和重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升高较牛胶原蛋白诱导组更为显著(P〈0.01)。病理切片显示两模型组关节滑膜均有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但牛组重于羊组。结论羊Ⅱ型胶原蛋白可诱导大鼠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