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与失语症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及代谢的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语言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0例有明确失语症临床表现。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西部失语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采用Frene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的评定,采用普通磁共振确定病变部位,并用功能磁共振对病变可能波及的语言功能区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结果:10例脑卒中患者利手评定,结果有8例为右利手,2例为左利手,经西部失语评定有5例为运动性失语,4例为感觉性失语,1例为传导性失语,MRI提示病变部位均为左侧大脑半球,MRS均显示语言功能区的N-已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代谢较对侧相应区域降低;PWI显示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减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延长。结论: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均呈低灌注、低代谢表现,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在制订语言康复计划时,可适当提高语言功能区的灌注与代谢,促进失语症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 方法 在二级预防持续质量改进协作组所在的北京8家医院,进行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的横断面调查。 结果 总计调查140人,各职称级别人员问卷平均得分最低0分,最高56分,平均25.76分(满分100分)。其中三级医院共4家,89人,平均得分27.18分;二级医院共4家,51人,平均得分23.2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住院医师平均26.27分,主治医师平均26.51分,主任医师平均23.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 结论 在不同级别,不同职称的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差,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急性多巴反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期选择适当的运功改善程度指标临界值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102例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49例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急性左旋多巴试验,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为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水平服药后UPDRS运动部分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的差异,建立急性左旋多巴试验的ROC曲线,计算不同临界值下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在左旋多巴/苄丝肼150/37.5mg、200/50mg、300/75mg剂量均有临界值可到达80%以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界值设定在300/75mg剂量水平的28.5%时可达到97.1%的敏感度;临界值设定在150/37.5mg剂量水平的22.5%可达到93.2%的特异度。结论通过阶梯式急性左旋多巴试验方法可以有效量化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反应性。选择一定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为临界值可使该试验在帕金森病诊断中达到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血管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诊断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1 1 脑供血动脉超声检查 :联合B型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检查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 ,其中经颅多普勒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测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实时的显示动脉的纵向剖面 ,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评价颈动脉的血流状况 ,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 ,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1 2 CT血管造影 (CTA) :主要了解颈动脉系统颅外段有无狭窄、钙化斑块及其程度、范围。超声检查方法如不能肯定 ,可补充进行CTA检查。CTA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腔的直径 ,如果需要的话 ,在窗宽 85 0HU、窗位 2 0 0H…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对象为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后4周~5年),调查其近两周内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依据患者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69例,最后共有6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本研究结果分析中。其中未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者163例(26.9%)。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438例,其中剂量25~40 mg/d的患者152例(34.7%)。在抗血栓药物的影响因素方面,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OR=1.009,95%CI:1.002~1.017、医疗保险OR=1.822,95%CI:1.123~2.956、高血压OR=1.533,95%CI:1.030~2.282是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均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除非预计患者不久将死亡或有严重的禁忌证,其用药剂量应遵循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研究对象为北京市4家二级医院中诊断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调查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3个月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况。结果:入选患者共458例,其中408例完成了3月随访。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率为35.6%;出院3月,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比率降为22.3%,与住院期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而依从性差的原因与患者的性别、经济负担、学历、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及脑血管病亚型(脑梗死或TIA)均无明显相关。3月随访发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20例),冠脉综合征0.5%(2例),且22例血管事件复发患者中仅有9.1%(2例)坚持他汀治疗。结论: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脑血管病医生对他汀类调脂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与卒中降脂指南尚有距离,同时我们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尽管有许多针对脑卒中预防的成功努力,但脑卒中复发仍很常见。脑卒中后2年内,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血管性事件,如心肌梗死、猝死等。脑卒中后的5年,42%的男性患者及24%的女性患者会再次发作脑卒中,且其中65%为缺血性脑卒中[1]。随之而来的问题包括身体残障、认知障碍及抑郁状态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1年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影响脑卒中后1年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因素及其对卒中后生存质量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9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1年随访,完成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问卷调查、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以评估生存质量及身体残障状况。结果:只有301例患者在卒中后1年进行了随访,虽然既往病史、卒中类型、年龄对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卒中程度严重、卒中并发症能显著地降低生存质量(P<0.01);女性、无伴侣、自费、文化素质低也会导致生存质量下降(P<0.05)。结论:卒中严重程度和卒中并发症是影响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性别、付费方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既往病史、卒中类型可作为影响生存质量较弱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住院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对于住院期间及出院90 d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现状.方法 调查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参加研究医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连续住院脑梗死及TIA患者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使用率,戒烟、控制体重等行为修正率并随访90 d.结果 入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等药物及行为修正率偏低,并且在出院90 d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结论 医生应关注患者有明确循证医学依据的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药物治疗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脑部葡萄糖代谢差异.方法 MSA-P患者15例,PD患者3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对照8名,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分别取尾状核、豆状核、丘脑、小脑、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和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ROI).应用PET专用软件计算各ROI的FDG放射性同位素值,以颅内各部位ROI的18F-FDG代谢比值为指标.结果 MSA-P的额叶、颞叶、顶叶、纹状体、丘脑的18F-FDG脑代谢与健康对照和帕金森病相比呈现对称性下降;丘脑18F-FDG代谢高于纹状体以及额、顶叶皮质;18F-FDG代谢比值同侧豆状核与丘脑为0.493±0.085,同侧尾状核头与丘脑为0.453±0.079.PD的额、顶、颞叶皮质18F-FDG代谢分别高于纹状体、丘脑;纹状体高于丘脑,首发症状肢体对侧豆状核与丘脑18F-FDG代谢比值为1.131±0.113;基底节代谢不对称.MSA-P的豆状核与丘脑18F-FDG代谢比值,同PD的豆状核与丘脑18F-FDG代谢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A-P与帕金森病的葡萄糖代谢差异显著,可以应用18F-FDG PET检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