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慧文  顾莺 《全科护理》2022,(35):4912-4916
目的:分析2010年—2021年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病人营养管理的研究热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年—2021年先心病病人营养管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401篇。中文文献中高频关键词前5位分别为肠内营养、婴幼儿、营养状况、围术期和营养支持,共形成有意义关键词聚类8个,分别为营养不良、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支持、低体质量、围术期、婴幼儿、复杂型和影响因素。英文文献中高频关键词前5位分别为infant、mal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single ventricle和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共形成有意义关键词聚类6个,分别为malnutrition、preoperation、caloric requirements、oral feeding、human milk、obesity。结论:目前国内外关于先心病营养管理的研究呈日益增多趋势,围绕先心病病人营养管理的研究热点较为集中,主要包括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基于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的标准程序,将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证据应用前、后分别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26名护士和208例次(证据应用前)、289例次(证据应用后)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质量审查和效果评价,使用调查问卷调查护士对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评估护士对最佳证据实施的依从性,由检验中心反馈血标本合格率。结果 :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患儿握拳时机、双人固定及站位、压脉带的使用、血标本采集顺序这4个方面共计5个指标的知晓率提升,护士执行患儿身份确认、手卫生、压脉带使用、血标本采集顺序、佩戴一次性手套这5个方面共计7个指标的依从性提升,血标本合格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最佳证据的应用可以提升护士对证据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血标本合格率,为患儿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不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并应用俯卧位手术患儿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降低俯卧位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9年5~12月,通过检索相关最佳证据,制定了23条审查指标。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运用JBI临床证据实践系统,将最佳证据整合至护理实践中,最后再实施干预后的审查。手术室共完成2轮质量审查。结果与基线审查相比较,护士对体位安置知识、压疮防护知识,12条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提高,患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俯卧位手术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可提高护士对体位安置知识及压疮防护知识的认知,降低俯卧位手术患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任平  顾莺  李昊  马丽丽 《全科护理》2021,19(11):1462-1467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在住院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脑肿瘤患儿及118名家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由护士以口头宣教结合宣教单发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移动平台持续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得分及入院时、入院2周、出院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得分为(178.64±10.02)分,高于对照组的(156.71±9.00)分(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58.31±4.45)分,低于对照组的(60.80±4.08)分(P<0.05)。结论:移动平台应用于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改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家属出院准备度水平,为后续患儿居家护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PICC输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CMB、WANFANG、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检索PICC与其他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关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13篇发表在2010年之后,14篇对纳入研究进行了文献质量评价,9篇都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AMSTAR评价显示,仅6篇为高质量,最主要缺陷是缺乏前期设计方案、未考虑纳入文献的发表状态、未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四个方面。对7篇系统评价的17个结局指标按照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仅6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其余均为低或极低。结论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以低为主。总体上,PICC是否比CVC及VPA更安全尚缺乏证据支持;但PICC留置时间比VPA短;PICC输液技术在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优于CVC及VPA;但PICC在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较CVC及VPA差。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去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0期)、Medline、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检索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仅1篇为高质量,主要缺陷为缺乏前期设计方案、未考虑纳入文献的发表状态、未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4个方面。对5篇系统评价的15个结局指标按照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7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其余均为低。结论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或低。总体上,超声引导/或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借助影像学标识可显著增加P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经不同静脉PICC置管的有效性无差异,但经贵要静脉穿刺可显著增加置管及维护的安全性。经不同上肢PICC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差异。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实施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的循证实践并探索其对泌乳的影响。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于2018年5月—12月,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产妇母乳采集的依从性和泌乳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循证实践应用了12条证据。循证实践后,产妇母乳采集的依从性提高,送母乳至新生儿科的产妇人数比例提高,产妇开始送母乳时间提前,产后1周内产妇泌乳总量增加。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管理,可有效规范产妇母乳采集行为,促进成功泌乳及提高泌乳量,可为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流感病毒检测最常见的是采集呼吸道标本,可采用拭子、刷子、吸出物和灌洗液获取呼吸道标本,可以采集鼻咽、口咽、鼻孔等。曾使用培养法或直接法荧光抗体法进行检测[1,2],现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以通过样本中少量的病毒核酸扩增而提高检测率[3]。急性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流行期间,RT-PCR是SARS-CoV-2感染确诊的首选方法[4,5]。检测准确性最高的标本是下呼吸道标本,但属于有创性操作。由于核酸扩增检测可以检测更低浓度的病毒,并且不需要细胞的存在,因此喉部拭子或唾液样本可能是进行分析的合适样本[6],但其检出率低于83%[7]。相对无创而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的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并验证应用效果。 方法 以闭环管理理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输血管理流程进行改进,规范申请用血、备血、取血、输血、血袋回收等主要环节,并依托信息技术,将临床决策支持的逻辑判断进行提醒或拦截等功能植入到系统中,构建了“同型输血模式”与“异型输血模式”。 结果 系统上线后4个月输血相关近似失误或差错事故发生率与系统上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医生、护士、血库人员操作1例输血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系统上线前(均P<0.01),且各类医务人员对输血系统的满意度评分均大于4分(总分5分)。 结论 儿科输血闭环管理体系规范了输血流程,实现了输血的过程管理,其应用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正在常规的患者照护中,个人防护装备(PPE)是基于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或飞沫传播预)和标准预防措施来选择的[1]。标准预防措施要求卫生保健人员(HCP)能够识别一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并预计在照护患者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暴露,选择PPE[2]。在2014至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EVD)爆发期间,HCP缺乏PPE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方法[3],导致医务人员的感染。HCP正确选择和穿脱PPE是职业素养的要求,既要绝对避免防护不够,也要避免防护过度。本文将重点介绍医疗卫生机构PPE的使用要求和穿脱顺序,供广大医务人员借鉴和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