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4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8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18例,再次手术30例。结果:48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GOS评分,预后良好16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4例。结论:密切随访CT或MRI,早诊断,积极正确治疗,有助于改善并发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黄体酮对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黄体酮组。对照组行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黄体酮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治疗1.0mg/(kg.d),连用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伤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伤后第1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均和正常对照组有差异(P<0.05)。伤后第3、5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伤后3个月GOS评估结果显示,黄体酮组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以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73例确诊为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2%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68.5%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及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占64.3%、26.0%、9.7%.发热12h内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退热和血培养转阴时间早于其他患者(均P<0.05),病死率亦较低(均P<0.05).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CRBSI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危险因素情况下,以股静脉处和双腔CVC较易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较多见.及时拔除CVC和给予恰当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浦区颅脑创伤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青浦区颅脑创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受伤原因、伤情、治疗方法、并发症、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颅脑创伤资料597例,男女之比2.69∶1。平均年龄(38.35±20.35)岁。20~59岁占总数的70.85%。农民是颅脑创伤最高发病人群,其次为工人和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占79.56%,受伤者主要为电瓶车和摩托车占65.54%。文化程度是中学发病率最高,占49.41%;其次为小学,占32.33%。颅脑创伤的发生高峰时间在5、7、8、10、12月份;一天之内7—9点钟、16—18点钟是两个发病高峰期;一周内周五,周六,周日发病率最高。颅脑创伤合并伤涉及皮肤骨骼最多,占14.79%。不同类型颅脑创伤程度与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67,P<0.001)。结论 颅脑创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地点、受伤原因及治疗等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可采取一定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利颅脑创伤的预防和控制颅脑交通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EDD4-1 shRNA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NEDD4-1 shRNA表达载体。以不同比例质粒和脂质体转染U25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情况,优化转染效率。转染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NEDD4-1蛋白及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EDD4-1 sh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脂质体与质粒的最佳转染效率比例为2.5μl∶1μg,48 h转染效率在60%~70%。与对照组比较,转染NEDD4-1 shRNA后,U251胶质瘤细胞NEDD4-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细胞大多停滞在G0-G1期(均P<0.05),增殖率明显降低(均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NEDD4-1作为PTEN泛素连接酶,为胶质瘤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3月~2009年3月256例ASDH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42.2%,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术前瞳孔变化、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CS)、术中脑肿胀;死亡率39.8%,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前瞳孔变化、术前GCS评分、术中脑肿胀、术前低血压和低氧血症。而术前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血肿量及血肿厚度、伤后手术时间与术后预后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40岁、术前GCS评分较高、术前瞳孔光反射存在、术前无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无脑肿胀,患者功能恢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os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耳)施行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病例,总结技术特点,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听力。结果:26耳(92.86%)干耳;3耳术后鼓膜再穿孔(10.71%),其中2耳微小穿孔经处理后愈合。24耳术后3-6个月鼓膜恢复光锥,其中22耳保持鼓膜前倾角,1耳鼓膜-外耳道前壁夹角变钝,1耳鼓膜外移愈合。1耳再发性上鼓室内陷囊袋形成,1耳胆脂瘤复发。无听力下降、面瘫病例。手术前后纯音测听结果比较示:术后听阈[(42.80±17.97)dB]优于术前[(47.49±18.0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气骨导差[(19.76±7.49)dB]较术前[(30.65±10.02)dB]显著缩小(P〈0.01)。结论: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清除鼓室及乳突病灶,并形成稳定的中耳含气腔和传声结构,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气化不良乳突的完壁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3月2009年3月手术治疗256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占42.2%,病死率为39.8%。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是否恢复良好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OR=4.91,P=0.002)、术前瞳孔变化(OR=3.73,P=0.003)、术前GCS评分(OR=5.64,P=0.000)、术中脑肿胀(OR=3.71,P=0.009)。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术前瞳孔变化(OR=2.60,P=0.023)、术前GCS评分(OR=4.66,P=0.000)、术中脑肿胀(OR=4.16,P=0.001)、术前低血压或低血氧(OR=5.47,P=0.000)。而术前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血肿量及血肿厚度、伤后手术时间与术后预后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小于40岁、术前GCS评分较高、术前瞳孔光反射存在、术前无低血压和低血氧、无脑肿胀患者恢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醋氯芬酸联合康复治疗在胫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其对肢体功能、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醋氯芬酸干预,8周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VAS评分、骨代谢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8周膝关节Harris(78.94±6.73)分、髋关节HSS评分(90.52±8.71)分、BI评分(81.74±8.43)分及ROM(95.33±7.59)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Harris(64.34±5.97)分、髋关节HSS评分(79.67±7.92)分、BI评分(73.23±8.09)分及ROM(75.45±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6、8周的VAS评分分别为(5.41±0.34)分、(4.12±0.28)分、(3.55±0.24)分及(2.69±0.2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89±0.41)分、(5.75±0.34)分、(5.12±0.33)分及(4.12±0.26)分(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5.84±0.61)%、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154.31±12.49)μg/L及骨钙素(BGP)水平(4.38±0.61)μg/L均高于对照组骨代谢BALP水平(4.62±0.46)%、PICP水平(121.59±9.61)μg/L及BGP水平(3.23±0.56)μg/L(P0.05);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0.32±0.09)μg/L低于对照组(0.48±0.10)μg/L(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感染、膝关节僵硬、骨折不愈及血栓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氯芬酸联合康复治疗胫骨骨折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