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分型和临床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8例神经梅毒病人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1)急性、亚急性起病为主;(2)临床以间质型,尤其是以脑卒中起病常见,症状元特异性;(3)血清学检查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特异性较高;(4)脑脊液检查表现为压力增高(42.9%)、蛋白增高(81.2%)及细胞数增高(56.3%);(5)头颅CT、MRI表现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脑梗死不同,为多发、散在病灶。结论:神经梅毒早期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与分型密切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防治策略。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方法:对ICU院内肺部感染患深部普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221例呼吸道感染患痰培养出病原菌26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178株,占66.42%;革兰氏阳性(G^ )球菌5株,占20.29%,真菌36株,占13.43%。药敏试验表明所有细菌均对二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结论:ICU院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仍是首要致菌;ICU内真菌感染比较严重,ICU内获得性肺部感染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细菌耐药性增强,了解本单位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的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危重病患院内肺部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IH)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从入院至病后90d系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l(IL-1)水平。结果 试验组病后14,30,60,90d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值:mESSS,4.24,8.32.10.68,13.02vs2.65.4.07,5.34,6.25;NIH,3.12。5.42,6.13,6.81vs1.54,2.34.2.87,3.42)。试验组病后60,90d的显效率较对照组高(x^2=9.364,11.349,P&;lt;0.005);试验组病后6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BI:86.55,90.83vs7l.58,75.12),独立程度高(x^2=5.6279,O.010&;lt;P&;lt;0.025;x^2=4.7778,0.025&;lt;P&;lt;0.05);病后14d时试验组外周血IL.1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11.75μg/Lvs7.83μg/L)。结论 通心络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IH)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从入院至病后90d系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试验组病后14,30,60,90d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值:mESSS,4.24,8.32,10.68,13.02vs2.65,4.07,5.34,6.25;NIH,3.12,5.42,6.13,6.81vs1.54,2.34,2.87,3.42),试验组病后60,90d的显效率较对照组高(χ2=9.364,11.349,P<0.005);试验组病后6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BI:86.55,90.83vs71.58,75.12),独立程度高(χ2=5.6279,0.010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机制及疗效.方法 将38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VVH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气分析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变化.结果 治疗72 h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6.2±3.5)分]、TNF-α[(58.5±12.3)ng/L]、IL-6[(93.6±26.7)n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氧合指数提高,且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3例患者死亡,对照组5例患者死亡.结论 CVVH能降低SAP患者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肺损伤,改善SAP患者肺氧合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脊髓炎脑脊液改变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 (NMO)患者的脑脊液 (CSF)改变特征。方法 对 56例NMO患者的临床资料 ,66次腰穿CSF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NMO分为单纯型和复发型 ;CSF细胞数在两型都有轻度增高 ,但单纯型同时多伴有全身炎症反应 ,复发型多不伴发急性炎症 ;②两型均有蛋白轻中度增高 ;③CSF中IgG在复发型增高 ,尤其以发展为多发性硬化 (MS)者显著 ;④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仅见于NMO两型患者 ,MS者无此现象 ;⑤CSF细胞学检查两型均无特异性。结论 利用CSF特点对NMO两型患者及发展为MS者可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 - 6 )的变化、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和2 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TNFα,IL - 6及NSE水平,进行比较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TNFα,IL - 6及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TNFα与NSE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 2 38。结论 细胞因子TNFα参与了病毒性脑炎的病理损害过程,其血清水平与神经细胞损害的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预防及治疗脑卒中提供资料。方法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者血浆Hcy水平,比较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与相应年龄阶段的健康者血浆Hcy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以及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水平均较相应年龄阶段的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浆Hcy水平是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意义。方法:4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22例在发病24h内行CBP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18例未行CBP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检测并比较CBP治疗10d内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G)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转归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在CBP治疗的第3天IgG、IgM,IgA和C3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IgG、IgM、IgA和C。仍维持较低水平,至第10天才逐渐上升(P〈0.01);两组患者IL-水平均低于正常,但治疗组在CBP治疗后第3天即逐渐上升,但对照组仍保持较低水平,至第7天才逐渐上升(P〈0.05);治疗组在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1),感染发生率、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BP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减少感染发生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水平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血小板水平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51例,于入院第1天测定血小板水平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并按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值将患者分为3组,分析3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预后;根据出院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入ICU时3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生存组高,血小板水平较生存组低.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血小板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血小板水平能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