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血栓变化情况以评价华法林溶栓的作用。方法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的心脏血栓患者42例,观察华法林溶栓治疗前后血栓变化情况。结果 心脏血栓经华法林溶栓治疗6个月后均出现明显消退,完全消失者占85%以上。结论 使用华法林治疗心脏血栓安全而有效。经胸超声心动图是监测心脏血栓变化的一种安全、无创且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老年女性继发肺动脉高压(PAH)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右心室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RA老年女性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其中,继发PAH 36例,无PAH 3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右室舒张末横径(RVDD)、右室游离壁舒张末厚度(RVDT)、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和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并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测量三尖瓣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E/A比值;测量血流加速时间(AT)和肺动脉瓣收缩期血流最大频移(MFS),计算肺动脉僵硬度(PAS);通过三尖瓣反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测量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Em、Am),并计算Em/Am,测量三尖瓣前叶瓣环处组织运动收缩期峰值速度(Sm)和右室肌射血时间(ET)、等容收缩(ICT)、舒张时间(IRT),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 PAH组与无PAH组相比,RVDD和RVDT明显增大,TAPSE下降,RVFAC降低;MPA及PAS明显增大;三尖瓣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E/A比值下降;右室肌运动速度Em/Am、Sm降低,右室肌ET缩短,ICT+IRT延长,Tei指数增加(P<0.01)。结论患有RA的老年女性PAH患者,右心室功能显著下降,超声心动图对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冠状动脉内径,观察冠状动脉的变化。结果50例川崎病患儿中17例有冠状动脉扩张,其中冠状动脉扩张≤mm的12例,〉4mm的5例;2例合并管壁增厚,3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5例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另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中有3例单纯二尖瓣轻度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超声心动图与MRI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AR)的效果。方法 45例AR患者均接受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MR检查。采集AR全容积图像,导入QLab 3DQ Adv软件和GI3DQ三维图像工作站,脱机测量AR容积(AR-Vol)及反流分数(RF%)。采用TrueFISP电影序列行MR扫描,以血流分析软件分析AR相位图,获得AR-Vol及RF%。对比GI3DQ与MRI所测AR-Vol及RF%的差异,并对2种方法测值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GI3DQ与MRI测得的AR-Vol、R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方法所测AR-Vol(r=0.93,P<0.001)、RF%(r=0.94,P<0.001)均呈正相关,且一致性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I3DQ可定量评估AR,且其测值与MRI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连续住院确诊的风湿热患儿77例,根据本次及以前有无心脏炎分为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伴初发心脏炎和复发心脏炎3组。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瓣膜形态、瓣膜功能、心包积液和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改变。结果:Ⅱ组中19例(90%)患儿二尖瓣增厚、85%中-重度返流。4例二尖瓣瓣叶有不同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小结节。Ⅲ组全部患儿二尖瓣增厚、3例有瓣叶小结节,21例(91%)二尖瓣中-重度返流。Ⅱ组中分别有12例、3例和1例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增厚。93%患儿心脏扩大,在左房扩大为主。绝大多数患儿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或偏高。结论:风湿性心脏炎患儿二尖瓣最易受累,表现为瓣叶增厚、回声稍强、瓣膜明显返流,部分患儿二尖瓣有小结节。超声心动图可检出风湿性心脏炎所致的瓣膜增厚、瓣膜返流、心包积液和心脏扩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椎动脉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CDE诊断的24例椎动脉闭塞病例,并与CT血管造影(CT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经CDE诊断的椎动脉闭塞,与CTA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约91.67%(22/24)。闭塞侧椎动脉内径较健侧椎动脉及正常对照组细(P<0.05),健侧椎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加快,血流阻力指数(RI)降低(P<0.05),内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DE在椎动脉闭塞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评价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发生上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留置PICC并出现上肢症状的89例患者进行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89例留置PICC患者中56例(62.9%)的导管位于右上肢,33例(37.1%)位于左上肢.10例(11.2%)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6例位于右侧,4例位于左侧.其中男性7例,恶性血液病3例,肺部恶性肿瘤2例,腹部恶性肿瘤1例,重症肺炎1例;女性3例,均为乳腺肿瘤患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方便、快捷、无创地评价留置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封堵术的患者109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5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35~50 mmHg)25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50~70 mmHg)1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PASP〉70 mmHg)者12例。分别于封堵术前3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结果肺动脉压力正常者及轻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径减小(P〈0.05),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在术后1个月增大(P〈0.05),在后期随访中上述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中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在术后3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和左心房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在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ASD患者,通过封堵术可增加患者手术机会,但其心脏结构恢复时间长且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236例病例组患者中,183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7.54%;260例对照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发生率为23.07%,缺血性脑卒中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性质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