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internalarteriovenousfistula,IAVF)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一般选择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在腕部行端端丝线或钛轮钉吻合。IAVF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通路之一。IAVF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的高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以Orem自理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将其应用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1年1月-2004年7月在我科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80例,男59例,女21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3.5岁。其中,由原发性肾脏病变转变为慢性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邵倩  厉淑荣  肖合存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11-1412
2002年9月~2004年5月,我们对维持性血液透性患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iNOS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01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肌酐水平分为单纯DM组和不同的DN组,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并与2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早期DN组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M组及晚期DN组(P<0.001)。结论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变化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IAVF)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一般选择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在腕部行端端丝线或钛轮钉吻合。IAVF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通路之一。IAVF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的高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以Orem自理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将其应用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GraVes眼病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血清sICAM-1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在Graves眼病(GO)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的水平差异及其与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将GO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Graves病(GD)无眼病患者及正常对照,分为A、B、C、D四组,抽取空腹静脉全血,测血清sICAM-1,各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各组sICAM-1与FT3、FT4、TG、TM的相关关系。结果:①A、B、C组患者血清sICAM-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患者sICAM-1水平最高,与B组及C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前三组各组内sICAM-1与FT3、FT4成直线相关关系,与TG、TM成直线相关关系;③GO炎性活动期患者sICAM-1与GO评分成正相关。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反映GO活动性评判的免疫指标,长期监测sICAM-1可预示GD进展为临床活动性眼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1岁.因脑神经胶质瘤术后50 d,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0余天,于2008年10月20日人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于2008年8月26日行颅脑MRI检查,诊断为左颞叶脑胶质瘤.于9月1日行左颞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间变性脑胶质瘤伴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形成及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1岁.因脑神经胶质瘤术后50 d,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0余天,于2008年10月20日人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于2008年8月26日行颅脑MRI检查,诊断为左颞叶脑胶质瘤.于9月1日行左颞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间变性脑胶质瘤伴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形成及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3D-CT)与四维CT(4D-CT)勾画的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靶区(CTV)的差异性。方法对13例保留乳房手术后患者于CT模拟定位时序贯完成胸部3D-CT和4D-CT扫描,并依据实时位置管理系统(RPM)同步采集的呼吸信号将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分为10个呼吸时相。将图像传入Eclipse计划系统,以4D-CT的吸气末(T0)时相为基准,其余9个时相的9套图像(T10、T20、30……T90)、最大密度投影图像(MIP)及3D-CT图像分别与之配准。同一勾画者分别于两个不同时间,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T0、呼气中(T20)、呼气末(T50)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之后,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4D-CT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并分别定义为CTV3D、CTV0、CTV10……CTV90和CTVMIP。最后,将4D-CT的CTV0、CTV10、CTV20……CTV90融合得到融合靶区(internalclinicaltargetvolume,ICTV)。比较4D-CT不同时相图勾画的全乳靶区后,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T0、T20、T50、MIP图像与3D-CT图像相比。比较同一勾画者的勾画差异性以及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CTV体积、匹配指数(MI)和包含度(DI)的差异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Friedman、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无论基于3D-CT还是基于4D-CT,同一放射治疗医师勾画的靶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呼吸运动对4D-CT10个时相的CTV体积大小无明显影响(P>0.050)。CTV3D、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的中位数分别为708.11、721.29、725.04、723.89、728.69cm3。CTV3D与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CTV3D与CTV0、CTV20、CTV50的MI中位数分别为0.88、0.86和0.86,4D-CT不同时相CTV与CTV3D的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2,P=0.794)。CTV3D对CTV0、CTV20、CTV50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4、0.93和0.92,CTV0、CTV20、CTV50对CTV3D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5、0.95和0.94,CTV3D与4D-CT不同时相CTV的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ICTV体积的中位数为793.56cm3,ICTV体积明显>CTV3D(Z=-3.180,P=0.001),CTV3D与ICTV的MI中位数为0.86。CTV3D对ICTV和ICTV对CTV3D的DI分别为0.91和0.9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0,P=0.001)。ICTV体积明显>CTVMIP体积(Z=-3.180,P=0.001),两者之间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0,P=0.001),ICTV与CTVMIP的MI中位数为0.93。结论在勾画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同一勾画者所勾画的全乳靶区不受CT扫描方式的影响。3D-CT扫描所采集的呼吸运动信息有限,呼吸运动对内靶区(ITV)的构建影响显著,基于4D-CT扫描图像构建ITV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实体肿瘤脑膜转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膜转移瘤由Eberth于1870年首先提出,多见于血液肿瘤,如急性白血病。但实体肿瘤也有发生,且随生存期的延长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率正在上升。2000年4月至2003年8月经MRI和(或)脑脊液诊断的实体瘤脑膜转移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的外显子16-3c/t、内向整流性钾通道(potassium inwardly-rectifying channel subfamily J,member 11,KCNJ11)基因的E23K变异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secondary failure of sulfonylurea,SFS)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地区T2DM患者200例,其中磺脲类药物有效者114例,SFS者86例,运用SNaPshot技术(ABI Biosystem,USA)对SUR1 16-3c/t、KCNJ11 E23K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SUR1 16-3c/t和KCNJ11 E23K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KCNJ11 E23K各基因型的分布在SFS组及有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116-3c/t各基因型的分布在SFS组和有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SFS组明显增高[比值比(OR)=1.87,95%可信区间(CI)为1.23~2.8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性别、年龄、BMI、F-C肽、TG、TC、HDL-C、LDL-C后,SUR1 16-3c/t的t/t基因型是SF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2.82,95%可信区间(CI)为1.57~5.07,P<0.01]。结论 SUR1外显子16-3c/t多态性可能与山东地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