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有力启动细胞,白血病来源DC同样具有抗原提呈及摄取能力。用肿瘤抗原冲击DC在体外、体内能够有效地触发T细胞免疫应答,成为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介绍了DC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免疫、白血病细胞的肿瘤逃逸机制以及DC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移植(SCT)已成为治愈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由于它具有造血干细胞采集简单方便、造血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供者几乎无损伤及存在有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已渐有取代用骨髓进行移植的趋势。我院2003年8月对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PBSCT,并已经植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米托蒽醌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和柔红霉素(rubomycin,DNR)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用随机研究的方法将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MIT方案组(30例)和DNR方案组(28例)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MIT组与DNR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0%、53.6%,1疗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7%、42.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IT组患者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Ⅳ度)的发生率80.O%高于DNR组的57.1%(P〈0.05),骨髓抑制期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30.O%、16.7%亦高于DNR组的10.7%、3.6%(P〈O.05)。DNR组脱发的发生率46.4%明显低于MIT组的66.7%(P〈O.01),且程度较低。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MIT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优于DNR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与MIT方案组相比,DNR方案组的毒副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塞来西布(Celecoxib)对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elecoxi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和细胞周期变化;QRT—PCR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Celeeoxib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增殖,Celecoxib增加G0/G1期HL-60细胞百分率,降低S、G2期HL-60细胞百分率;Celecoxib能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HL-60细胞凋亡。当Celecoxib浓度大于40μmol/L时,随着Celecoxib浓度增高,HL-60细胞VEGF-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变化。结论Celecoxib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增殖抑制可能在于阻断了细胞周期的进行,降低VEGF活性可能是其诱导凋亡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位点检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后STR基因进行检测,了解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 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与受者移植前STR基因型不同,与供者STR基因型完全相同,提示供者造血干细胞的植入;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表现为患者移植前STR基因型和供者STR基因型的嵌合状态。结论 STR基因位点检查可以用来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36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贫血患者分为2组各18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18例给予益比奥1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不用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65.7±9.8)g/L,(0.21±0.03)和(101.2±15.3)g/L,(0.32±0.02)。治疗组治疗4周后Hb浓度较对照组(72.1±12.5)g/L上升明显,P<0.01。结论:应用EPO治疗恶性血液病贫血,不仅能提高Hb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输血,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骨髓病理检查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比较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特别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和淋巴瘤等疾病方面,骨髓涂片检查往往不容易作出诊断,而骨髓病理检查诊断意义重大。南昌市第一医院曾收治1例骨髓涂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差较大的患者,在行骨髓病理检查时才作出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万琼  颜金花  邬国和  姚晔  张华 《江西医药》2010,45(7):649-650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移植后治疗效果及预后监测等方面的价值。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表达、染色体改变及细胞学的改变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5例CML患者移植前、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染色体制备采用骨髓短期培养法,G显带,分析核型。结果对照组bcr/abl基因表达、Ph染色体均为阴性;15例患者移植前:bcr/abl基因表达阳性率为100%(15/15),表达量范围4.7×104~3.2×108copies/L;Ph染色体分析结果中,13例为Ph(+)/bcr(+),2例为Ph(-)/bcr(+)。细胞学分析结果 :呈CML的细胞学改变。移植后1个月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80%,2个月转阴率达93%,3个月转阴率达100%。Ph染色体均为阴性。另外,0.5~3年内有13%(2/15)的患者bcr/abl基因表达呈阳性,6%(1/15)的患者Ph(+),有复发的阳性指标。结论 bcr/abl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及动态观察,对CML的临床诊断、移植后疗效判断及预后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防治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alloBMT病人使用更昔洛韦防治CMV感染,预防用药,更昔洛韦5mg/(kg·次),q12h,于术前-9~-1d使用;治疗用药,更昔洛韦5mg/(kg·次),q12h,14~21d,而后每周用药5d维持2~3周。结果6例alloBMT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CMV感染,均治愈,随访3~9个月未再出现CMV感染。结论更昔洛韦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感染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和治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DNA及其抗体在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移植后,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CMV感染情况,并观察CMV感染治疗后的DNA及其抗体变化。结果 23例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尿液、外周血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48%(51/126)、30.95%(39/126)和14.29%(18/126),CMV-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CMV DNA定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尿液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外周血,CMV阳性患者经更昔洛韦治疗,一般2周后转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同时,可以作为CMV感染治疗后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