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太原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状况,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及血液安全现状。方法 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太原地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分析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评估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分析不同血液筛查模式下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结果 太原地区2016~2021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662 705份,其中初次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1.83‰(595/325 009),输血残余风险为14.91/10万;重复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0.04‰(13/337 696),输血残余风险为0.31/10万;输血传播HCV的总残余风险为7.47/10万。共检测重复献血者标本337 696份,采用2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31/10万;采用2次ELISA检测抗-HCV联合1次HCV核酸检测试验(NAT)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06/10万,增加NAT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典型案例说明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预防抗体漏检的重要性。方法 对2例样本均采用盐水试管法鉴定ABO、Rh、Lewis血型抗原。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试管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卡法进行常规的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检测。在上述常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阴性,与临床医院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增加两步酶法。同时,更换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卡,采用常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对样本再次进行检测。结果 常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存在漏检抗体的情况;采用两步酶法检测到特异性明确的抗Lea抗体。同时发现更换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卡后,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同样检测到抗Lea抗体。结论 要重视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作用,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卡对抗体的检测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发生的风险因素,以此提出临床建议,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保障献浆安全。方法 采集2019年7~12月四川某地区献浆人群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及献浆记录(献浆史、献浆前脉搏、采集持续时间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这些因素与VV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69 172例献浆者信息,VVR发生率为7.04‰。血浆采集持续时间<30 min组与>50 min组相比,发生VVR的风险可降低99%(OR=0.01; 95%CI,0.00~0.01;P<0.001);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94%(OR=0.06; 95%CI, 0.04~0.10;P<0.001);体重大于80 kg组与45~50 kg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80%(OR=0.20; 95%CI, 0.09~0.42;P<0.001),重复献浆组与首次献浆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34%(OR=0.66; 95%CI, 0.47~0.91;P<0.05);献浆前脉搏大于90 bpm组的VVR发生风险是60~6...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本地区血小板库供者库,并基于以往献血频率、献血种类区分入库供者,探索提升血小板库应用效率的方法。方法 1)依据献血频率和献血种类对本中心2011~2020年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献血者筛选归类,分别命名为储备供者、希望供者和活跃供者,按照活跃供者选择条件从2020年所有机采献血人群中收集这类供者,扩充本地区血小板库。2)2020年共筛选出符合活跃供者条件的献血者739例(含已入中华骨髓库活跃供者),收集其静脉血样5 mL,采用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方法对其进行HLA-A和-B位点检测、Q-PC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HPA检测。3)统计2021年本中心3类供者分别提供配型相合血小板的数量。结果 1)构建了由以往不同捐献经历供者组成的太原地区血小板库,其中活跃供者739例、希望供者3840例、储备供者18 715例。通过卡方检验,发现这3类供者ABO血型构成比无差异;性别均男性多于女性。2)2021年,加入血小板库的活跃供者再次捐献血小板的平均量与一般人群常规捐献之比为14.4∶3.98。3)2021年为PTR患者供应的142份相容性血小板中,83.8%来自活跃供者入库后的再次捐献,希望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 DRVR)在国内的发生率,并探讨DRVR的风险因素,为开展DRVR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anFang Data和CNKI等相关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全血捐献DRVR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发表时间为1998~2020年。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63项研究,涉及6 043 945名献血者。DRVR的发生率为1.0%[95%可信区间(CI),0.9~1.1,I2=99.7%,P<0.01]。女性DRVR发生率(1.4%,95%CI:1.0~1.8,I2=99.6%,P<0.01)高于男性(1.1%,95%CI:0.8~1.4,I2=99.6%,P<0.01)。年龄方面,18~25岁献血者DRVR发生率为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捐献男性较多(124/196,63.3%),单采血浆捐献女性较多(117/198,59.1%);全血捐献者各年龄段人数差别不大,单采血浆捐献者年龄集中在40~59岁(167/198,84.3%);职业方面,全血捐献人群公务人员(含事业单位)占比最高(41/196,20.9%),单采血浆捐献人群中农民占比最高(152/198,76.8%);全血捐献人群随着最高学历的提升人数增加,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大(80/196,40.8%);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初中学历人数占比最大(98/198,49.5%),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小(9/198,4.5%);全血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冠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紧缺形势下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方法 应用心理学计划行为理论及行为的阶段变化模型,对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策略进行理论分析;调研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国家或地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在此期间献血者招募实践策略;综合理论分析结果与实践现状,提出相关参考策略。结果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在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中,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起重要作用,但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两个关键要素。通过调研可知,在增强并维持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等被同一策略共同影响的要素方面,各国多延续之前政策或更新招募创意。在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关键要素方面,则做出了更多人力物力支持。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有效改善血液供应紧张的关键要素,相应构建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