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计数增多(1×109/L)而骨髓中出现骨髓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是其特点~([1])。鉴于CMML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双重特征,将其划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定义为外周血浆细胞>2×109/L或浆细胞计数大于白细胞总数的20%,且之前无多发性骨髓瘤(MM)[1]。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PCL)是终末期MM的一种白血病转化。pPCL有不同的生物学背景以及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预后极差,标准化学治疗(化疗)的中位总生存(OS)期仅7个月。因此,需要深入了解pPCL的生物学机制和临床表现,并综合各种形式的创新疗法以改善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并分析其与Th细胞、IPSS积分及骨髓CD34+细胞比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CD14、CD68标记巨噬细胞,以CD3、CD8、干扰素γ(interferon γ,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ukin, IL-4)标记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以及Th细胞活化情况,另设8名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①低危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为1.56%±0.22%,显著高于高危MDS患者(0.20%±0.07%) (P<0.001)及正常对照者(0.62%±0.09%)(P<0.001)。②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4, P<0.01)。③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呈负相关(r=-0.532, P<0.001),同时也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457, P<0.01),与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成负相关(r=-0.398, P<0.01),与骨髓CD34+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324, P<0.05)。结论:低危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增加,并可能导致了Th1细胞的异常激活;检测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可能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可遗传基因表达的变化。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一种最为重要的DNA修饰。通常情况下,基因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呈负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从而导致该基因沉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DNA异常甲基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文章就DNA甲基化机制及其特点、MDS患者异常甲基化、DNA甲基化在MDS进展中的作用、去甲基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可遗传基因表达的变化。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一种最为重要的DNA修饰。通常情况下,基因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呈负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从而导致该基因沉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DNA异常甲基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文章就DNA甲基化机制及其特点、MDS患者异常甲基化、DNA甲基化在MDS进展中的作用、去甲基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铁调素及其相关因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过载水平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4例MDS患者,采用ELISA法对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铁调素水平进行测定;Real-Time PCR法测定骨髓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扭转原肠胚形成同系物1(TWSG1)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型(CD4+、CD19+)和极化进行测定;采用磁共振成像T2*(MRI T2*)技术对心脏和肝脏铁沉积程度进行测定;结合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4例MDS患者外周血与骨髓的铁调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134)。根据WHO 2008分型分组,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亚型的骨髓铁调素表达水平最低[(105.40±5.13)ng/mL],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亚型的骨髓铁调素表达水平最高[(335.71±25.16)ng/m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根据IPSS积分和WPSS积分分组,低危组和高危组骨髓铁调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与WPSS低危组相比,WPSS高危组的SF和GDF15 mRNA均明显高表达(P<0.05),而IPSS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淋巴细胞亚型和极化分组,CD4+高表达组骨髓铁调素水平较正常组高(P<0.05);CD19+高表达和正常组间骨髓铁调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06);Th1/Th2>70.6组骨髓铁调素水平高于Th1/Th2≤70.6组(P<0.001)。将铁调素与SF、心脏T2*值、肝脏铁浓度(LIC)(由肝脏T2*值换算得到)做逐步回归分析,仅有LIC水平与铁调素存在相关性(r=0.582,P<0.001)。结论 炎症对于调节铁调素表达至关重要,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极化趋势可能在其中起到部分作用。MRI T2*对于评估MDS患者铁过载水平的效能优于SF。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及检测BMD在双磷酸盐治疗MM骨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53例MM患者(33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0例平台期)分为2组,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33例,单纯化疗组20例,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完全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采用HologicQDR2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腰椎L1-L4椎体及左股骨近端的BMD值。结果表明,由于样本量较小,且为随机抽取,治疗前2组BMD略有差异,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和腰椎的BMD值略低于单纯化疗组,左股骨颈BMD值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个月后2组间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腰椎及左股骨近端的BM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而单纯化疗组全身及腰椎的BMD与治疗前相比反而有所下降(P<0.01),但左股骨近端BMD值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1)。结论: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MM患者BMD有良好的作用,检测BMD简便易行,是监测双膦酸盐治疗MM骨病的敏感指标,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与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双诱导HIA方案与传统I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比较两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HIA方案为:IDA 7 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HH 2.5 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Ara-C 100 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IA方案为:IDA 10 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 Ara-C 100 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结果HIA方案组第一疗程 74.4%(32/43)获CR,其中9例复发(早期复发1例,晚期复发8例)。IA方案组第一疗程73.3%(26/30)达CR,其中8例复发(早期复发5例,晚期复发3例)。两组在CR率和生存分析比较上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HIA方案组患者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2.3%)显著低于IA组(16.7%)。HIA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尤其未加重心脏毒性,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早期死亡。结论HIA方案可以减少蒽环类药物的剂量,不加重心脏毒性,增加了患者的耐受能力,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MRI检查中心脏T2*值和心脏铁过载的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探讨心脏T2*值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20例MDS患者行MRI检查,得到心脏、肝脏T2*数值,并换算成心铁、肝铁浓度(LIC),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得到LVEF。结果 :MDS患者的心脏T2*值与LVEF间存在相关性(r=0.565,P=0.009),而心脏T2*值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患者病程时间、LIC、SF间则均无相关性(P>0.05)。不同WHO分型、IPSS分层、性别、是否输血、近一年输血量患者间的心脏T2*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心脏T2*值对MDS患者心脏功能有一定预测性,比同期的LIC及血清铁蛋白可能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大致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但究竟起源于何种干细胞尚不明确。近年来,一些针对造血细胞的研究在MDS患者中发现了大量的异常分子,且多数与疾病进展、预后相关。但由于MDS疾病本身具异质性,且缺乏真正可用的细胞株及动物模型,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