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为早产儿所特有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PVL发病机制主要与早产儿血管发育缺陷、发育阶段特异相关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对多种损伤因素高度敏感及早产儿体内缺乏保护机制有关,PVL早期多无明显临床表现,诊断依赖影像学诊断。头颅B超、MRI弥散成像、脑电图、近红外光谱测定有助于诊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以晚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为主、与人类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理相似的可靠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科研中心完成。2d龄和7d龄SD同窝清洁级新生大鼠各43只,雌雄不拘,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2d龄模型组(n=25)、2d龄假手术组(n=18)、7d龄模型组(n=25)和7d龄假手术组(n=18),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动物模型建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手术时间短于10~15min,术后将新生大鼠送入缺氧箱缺氧30min,混合气体为体积分数0.08的O2和0.92的N2,输入流量为1~2.5mL/min。假手术组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和缺氧。将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d测定脑梗死体积,术后2d进行少突胶质细胞系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脑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以及光镜下脑病理研究,术后21d进行电镜下病理研究。结果:实验86只新生大鼠,14只制作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死亡,余72只计入统计。①术后1d各组脑片大体观察:模型组脑内呈现大面积白色梗死区,多为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域,2,7d龄模型组梗死体积分别为(53.45±33.90),(68.78±20.22)mm3,梗死百分比分别为(24.98±15.44)%,(11.84±4.14)%;假手术组脑片颜色鲜红,未见白色梗死区。②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系列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结果:2d龄新生大鼠脑白质内以少突胶质细胞前体为主,7d龄新生大鼠则以成熟少突胶质细胞为主。模型大鼠的相应少突胶质细胞系列阳性标记物的积分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同日龄对照新生大鼠(P<0.05~0.01)。③各组大鼠术后2d光镜下脑病理检查结果:2d龄模型组新生大鼠的脑室周围以及皮层下白质呈现囊性坏死和细胞凋亡,而皮质神经元损伤轻微;而7d龄模型组在白质和皮质部位均呈明显损伤。④术后21d电镜下各组幼鼠脑病理检查结果:2d龄模型组幼鼠的脑白质内未见髓鞘形成,7d龄模型组幼鼠中见少量髓鞘形成,而同日龄假手术对照幼鼠的脑白质内则髓鞘形成正常。结论:通过对2d龄新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伴缺氧30min缺氧缺血法创建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模型中存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明显受损和丢失,成功建立了2d龄新生大鼠以少突胶质细胞前体为主、与人类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理相似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移植物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能否增强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PVL)新生大鼠的移植效果.方法 采用E14胎鼠大脑皮质制备NSCs.2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PVL对照组(PVL组),PVL+NSCs移植组(PVL+NSCs组),PVL+NSCs移植+GDNF组(PVL+NSCs+GNDF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Sham+NSCs移植组(Sham+NSCs组),以及Sham+NSCs移植+GDNF组(Sham+NSCs+GDNF组).对PVL新生大鼠在建模后72 h进行立体定位仪下经脑室NSCs移植,分别于移植术后7、14、21 d进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测,评估在NSCs中加入GDNF对移植效果的可能影响.结果 经脑室植入的外源性NSCs在脑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3 d内大部分移行至脑室周围,2周左右在脑室周围主要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部份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三种分化细胞在加入GDNF移植组显著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P均<0.05).移植后21 d光镜下脑病理显示,两个移植组的脑白质病理均获明显改善,尤其加人GDNF移植组的脑白质重度病变发生率较未加GDNF移植组下降了25.5%(P<0.01).移植后21 d的电镜显示,PVL组罕见髓鞘形成,两个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增加,尤其加入GDNF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结论 在外源性NSCs移植物内加入GDNF,可明显增强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PVL新生大鼠的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PAB)应用孟鲁司特钠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记录比较2组患者湿啰音、哮鸣音、喘息及咳嗽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临床疗效与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发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湿啰音、哮鸣音、喘息及咳嗽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TNF-α、IgE、IL-6 及IL-8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依次为96.49%,5.2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21%,17.54%(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B应用孟鲁司特钠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治疗能短期内控制患儿症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低,疗效切实,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新生动物进行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所植入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轴突形成以及髓鞘化等能力,均远远高于成年动物.目的:对经脑室植入神经干细胞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脑内的迁移分化功能进行观察,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可行性.方法:2日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在建模后72 h进行经脑室神经干细胞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用PKH26荧光素标记.脑立体定位仪下经脑室穿刺部位:前-后=1.5 mm,中线-外侧=-2 mm,深度=1 5 mm;移植细胞浓度为5×1010L1;移植总量为2 μL;移植速度0.5 μL/min.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植入神经干细胞于植入后1,2,3,7,14,21 d进行动态观察.并分别进行各分化细胞的免疫荧光分析.结果与结论: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植入神经干细胞进行动态观察,证实经脑室植入的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脑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3 d内大部分移行至脑室周围区域,并分布在损伤严重部位.2周左右,神经干细胞在脑室周围区域主要分化为OL前体,部分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经脑室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具有很大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检测在儿科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14年7月~2017年6月儿科气管插管的患者,分为两组:有自主呼吸心搏组和无自主呼吸心搏组,分别计算P_(ET)CO_2检测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正确率,分析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_(ET)CO_2检测在儿科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中正确率为62.77%,其中无自主呼吸心搏组为90.63%,有自主呼吸心搏组为5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P0.05)。结论 P_(ET)CO_2检测可用于判断儿科气管插管导管的位置,且无自主呼吸心搏的患儿比有自主呼吸心搏的患儿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月秋  李炜如 《四川医学》2004,25(7):802-802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由多种原因引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隐匿,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诊治对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89年9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18例消化道穿孔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缺血方式制作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缺血方式,创建与人类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病理相似的可靠PVL大鼠模型。方法随机将2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d和21d进行称重、光镜和电镜下脑病理评估。结果术后2d和21d,双侧结扎组新生大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单侧结扎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光镜下病理学观察显示,双侧结扎组脑皮质结构相对完整;皮层下和脑室周围白质则病变明显,术后21d,白质内见多个囊性疏松坏死区域形成。单侧结扎组皮层神经元呈弥漫性损伤,数量明显减少:皮层下白质则基本正常。两组在术后21d白质损伤病理评分之间的差异呈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Х^2=8.751,P=0.003)。术后21d电镜显示双侧结扎组白质内髓鞘形成较单侧结扎组明显减少。结论单侧结扎组主要造成皮质受损,双侧结扎组则主要造成白质损伤,提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是制作PVL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类型,迄今尚无防治方法.对丢失大量少突胶质细胞的白质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理论上应是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最为理想的方案.目的:体外培养制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胎鼠神经干细胞,以供后期实验经脑室移植应用.方法:取孕12~14 d胎鼠大脑皮质组织,剪成1.0 mm~3小块制备单细胞悬液分离纯化,待形成细胞球后加入含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原代、传代培养情况,免疫组化法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活力为(94.3±2.2)%,原代培养3 d形成神经球,体外传至10代左右,神经球的细胞团增殖速度明显减慢,部分细胞老化.各代神经球均呈巢蛋白染色阳性,可确认为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对第4代神经球诱导分化培养后,免疫组化结果分别呈GFAP,β-tublin和O4阳性.提示所制备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具备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类型,迄今尚无防治方法。对丢失大量少突胶质细胞的白质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理论上应是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最为理想的方案。 目的:体外培养制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胎鼠神经干细胞,以供后期实验经脑室移植应用。 方法:取孕12~14 d胎鼠大脑皮质组织,剪成1.0 mm3小块制备单细胞悬液分离纯化,待形成细胞球后加入含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原代、传代培养情况,免疫组化法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活力为(94.3±2.2)%,原代培养3 d形成神经球,体外传至10代左右,神经球的细胞团增殖速度明显减慢,部分细胞老化。各代神经球均呈巢蛋白染色阳性,可确认为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对第4代神经球诱导分化培养后,免疫组化结果分别呈GFAP,β-tublin和O4阳性。提示所制备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具备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